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助力精准脱贫攻坚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助力精准脱贫攻坚

2017-08-10

    为贯彻落实教育厅等5部门《关于推进教育脱贫行动的实施方案》及《河北省教育厅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涿鹿县职教中心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围绕县域产业,服务“三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

2015年依托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立了保岱镇甘庄村、栾庄乡栾庄村、五堡镇六堡村、矾山镇六堡村4个教学点,培训学员250人。2016年重点转向贫困地区,又建南山区刘家沟村、辉耀镇辉耀村、栾庄乡上井沟村、栾庄乡下井沟村、矾山镇燕王沟村、卧佛寺乡太平堡村6个教学点。主要开设农业种植技术方向的培训,前后共计培养学员229名。合格率达99%。

一、领导重视

    学校专门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全县各乡镇进行工作调研。特别是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董路明同志,亲自带队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工作,深得民心。

二、校乡联动,打好基础

    依据村委会的现有条件,我校与驻村领导及各村村委会领导协调联动,对各教学点统一布置,配备教学设备,建立规章制度,购置教学、实用技术图书;建立起培训教室及学员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学员学习、实践的需求。

三、创新改革,做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

1.强化师资,对接行业专家

    在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中,我们内聘本校农学教师,外请农林牧行业专家及当地“土专家”,打造农业技术骨干教师梯队。他们熟悉农业、了解农民、且长期在第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如涿鹿县农牧局植保站推广研究员董建新、高级农艺师楚燕杰等同志,在进行实习实训指导时,深受学员们爱戴。

    2.改变学员思想,创新培训模式。

   (1)确立培训计划,精选培训专业(护林工、仁用杏、大棚蔬菜等),培训期20天左右。动态管理,后续跟踪。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探索理论联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集中授课、田间实践,空中课堂相结合。

   (3)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思想教育,通过培训让老百姓达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观念脱贫更重要。

    3.充分运用互联网,拓宽培养渠道

    编写涿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通讯录,建立“涿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交流QQ群和微信群。开启手机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了农情短信服务平台用户群,随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政策信息等多项服务

    4.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培养

    与县电视台签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闻拍摄和采访协议,校内设专人负责媒体宣传工作,利用校、县、市、省各级网络平台,及时录播,随时报道培养工作动态,提高了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5.注重细节,严格档案整理工作

    学校首先对各教学点进行“档案管理”培训,做好总体档案整理,然后下设教学点从计划、教案、作业、日志、影像资料、回访活动、总结等方面按标准进行归档。

  6.培训效果显著

    一年来,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开展,涌现出一批脚踏实地、学以致用的优秀学员典型事例。特别是在省组织部精准脱贫驻村领导杨士彬处长,和刘家沟村支部书记刘爱民同志的努力工作和全力配合下,刘家沟教学点的培训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其中刘东伟等一部分学员已成功走向护林工工作岗位。为此,村委会给我校送来锦旗一面,这既是肯定,又是鞭策。

    学员学习热情高,在培训过程中,除在册学员外,许多原来没有报名的村民也自觉到教学点参加培训,培训人次超出计划,起到了教育扶贫的辐射作用,在重点帮扶的教学点村,农民全部脱贫。

    四、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实践工作,研发“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资料

    我们的领导、教师、专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结合本地生产生活实际,共同研发了《仁用杏种植技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护林工专业技术》等培训资料,从市场农林产品的需求,到各专业涉及到的地域条件、区域分布等等,我们均通过新型的教学设备,生动形象地为农民学员加以讲述,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更加大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含金量。该研发为本项工作的再次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我们将针对村级骨干技术人员、重点产业村专项技术人员,精品基地高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预计建立7个教学点,招收学员260人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为建设我县小康社会,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力争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探索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