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概况

概况

2015-06-05

岳阳县地处湘北,濒临洞庭湖,辖14个乡镇。总面积2809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其中农业人口61万,是一个农业大县。

历史文化悠久。古称巴陵,西晋太康元年设县,隋唐置郡,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1983年7月恢复县建制,县城由岳阳市区迁至荣家湾。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浩淼八百里,积淀了“先忧后乐、上下求索”的岳阳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商周古遗址、鹿角古窑、凌云塔等赋予了岳阳县独特的文化魅力。宋朝抗金名将牛皋、明朝尚书方钝等社会名流和刘士奇、王震等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与千古佳话,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出生于此并在此工作多年,培育了“载人深潜英雄”付文韬、亚运会皮划艇冠军胡明海等一批杰出英才,是农民历史学家何光岳的家乡。


交通便利快捷。毗邻岳阳市区,县城离市区23.6公里,距湖南省会长沙100多公里、湖北省会武汉200公里,通勤半径均在2个小时以内,是武汉、长株潭、成渝三大综合改革实验区和“长三角”“泛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交通循环次中心。京珠高速、岳望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岳荣新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岳阳港鹿角作业区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货运码头建成,便利快捷的水陆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物产资源丰富。“鱼米之乡”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朴茂。洞庭湖的主体湖东洞庭湖水域面积1328平方公里,全部在岳阳县。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古生代或中生代遗留下来的残存种,有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中外专家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重要希望地”和“野生动物的天堂”。有钒矿、稀土、高岭土、独居石等矿产资源30余种,有得天独厚的砂石、鱼类、芦苇、野生藜蒿和丰富的粮食、棉、生猪、水果、楠竹、蔬菜、茶叶、水产、药材等资源,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百强县、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和全省楠竹基地示范县。


产业初具雏形。工业产业:县生态工业园、建材工业园、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全国第16家、湖南省唯一一家)“三园”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生物医药、建材、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有规模工业企业145家。农业产业: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生产总量稳定在11.6亿斤左右;积极推进“接二连三”,加大农业品牌创建力度,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南著名商标13个、湖南名牌产品18个,茶叶、优质水稻基地被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8个农产品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第三产业:张谷英村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大云山成为国家AAA级景区,“三战三捷”摩崖石刻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是长株潭、武汉、荆州周边客源地3小时旅游经济圈重要旅游线路之一。


城乡环境秀美。积极融入“1+4+2”大岳阳城市圈,主动对接主城区,努力实现规划无缝对接、产业错位发展、交通快速便捷、管理高度融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绿色发展、绿色惠民,铁山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91%的指标达到Ⅰ类。坚持“三个原则”“五个一律”,全面杜绝河道非法采砂、非法探矿采矿、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全省园林县城、市级美丽县城,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卫星县城迈进。全面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连续两年获得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一类县和岳阳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先进单位,城乡更干净、更美丽、更宜居。

发展前景广阔。建县30多年来,岳阳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多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16年全县完成GDP286.54亿元,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263.68亿元,增长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11亿元,增长1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8亿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7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2元,增长8.4%。坚持教育强县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积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成了切合县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给体系,被评为全国寄生虫防治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省级先进单位和全国血吸虫防治红旗单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乡镇敬老院、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岳阳花鼓戏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计划生育连续3年进入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县。大力推进全民体育和竞技体育,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湖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