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垣曲实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垣曲实践

2018-11-14



——关于垣曲县发展小米产业的调研

 

布谷一声春来忙,九月原中遍地黄。走进垣曲县解峪乡原中村,房前屋后摊满了黄澄澄的谷子,伴随着大型碾米机隆隆作响,金灿黄亮、散发着清香的小米倾泻而出,随即被打包成袋发往北京、上海等地。近年来,垣曲县结合自身实际,从特色产业入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优势资源小米脱颖而出,成为垣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

转劣为优——山坡地拓出致富路

垣曲县耕地面积39.4万亩,80%以上为旱地,地形复杂,地方小气候多样。适合种什么?种什么挣钱?该县创新思维、转换视角,从地理劣势中找到发展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小米产业,抓准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

一是自然条件适宜。垣曲耕地虽然多数为旱地,但土层深厚、壤土多。而谷子恰恰是典型耐旱作物,根系发达、叶脉紧密,植株保水能力强,蒸腾系数小,水分利用率高。在同样干旱条件下,谷子比小麦、玉米等受旱轻,且旱地小米品质明显优于水地小米;同时,该县5-9月份降雨量平均达到442.1毫米符合谷子在生育期的降雨需求,非常适宜发展小米。

二是种植传统悠久。据考证,黄河流域是谷子起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把野生的狗尾巴草驯化成栽培的谷子,以种谷为主线形成了抗旱深墒、精耕细作这一独特的农耕文化。垣曲县地处黄河中游,谷子历来就是主要农作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小麦、玉米面积的扩大,谷子越来越少,但解峪、历山等乡镇农民仍坚持在不适宜机械作业的零散地块种植谷子,品质优良、收益较好。特别是历山小米曾获山西省农博会铜奖,是全省谷子种植的优势区域。近年来,随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推进,谷子以其较好收益再次被人们所关注。

三是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与健康,饮食结构也随之调整,小杂粮成为餐桌上的新宠、舌尖上的美味。据了解,小米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 .4%,高于稻米、小麦和玉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总量的85.5%,有益于防止动脉硬化;较高的维生素A1B1有利于防止皮肤病发生,钙、铁、锌、铜、硒食用纤维素含量均高于小麦和稻米,具有较强保健功能。较高的营养价值使小米愈来愈受欢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调研感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垣曲县用行动诠释着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虽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收储制度改革、科技水平提升、三产融合绿色发展等方方面面,但调优农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始终是其核心目的。垣曲县坚持消费导向,瞄准小杂粮市场,因地制宜发展小米产业,使这个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生机实现了转劣为优的华丽转身。同时,该县的香菇、辣椒、核桃等特色产业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其实践告诉我们,把传统产业做新把优势产业做优,把特色产业做精,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就一定能推动改革蹄疾步稳、落地生根。

抱团发展——小农户衔接大市场

原来村里只有几百亩谷子,村民大多把小米拉到集市卖,每斤能卖两到三元,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谷子,合作社上门收购,每斤收购价高达7元。第一书记雷志军说起原中村的变化如数家珍。穿行在田间小路,远远望去,遍野铺金,沟沟岭岭满眼都是谷子原中村的变化,可以说是垣曲县小米产业抱团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以打造致富产业为目标,强化龙头引领,做好合作文章,优化政府服务,着力解决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先后引导成立了东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志银、黄浪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统一种子、统一肥料、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不断推动小米产业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技术上,以绿色高效为目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管理,积极推广简化栽培、轮作倒茬、机械化精量播种、科学除草、机械化收获等新型实用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为了解决谷子连作弓|起的病虫害严重和品质下降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绿色无公害,合作社着力引导农户种植油菜轮作倒茬,在开花期将油菜青苗打碎还田,既防止了土壤板结,降低了病虫害,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升了小米品质。在原中村调研期间,农户们高兴地说:今年用油菜倒茬后,地更松活了,谷穗也长得瓷邦邦的,明年还用油菜倒茬。同时,该县还大力推广土地深耕,进一步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蓄水能力,在今年天气特别干旱的情况下,谷子长势仍然较好。在加工上,先后整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积极协调企业主体,共建成两条年总产达500万公斤的现代化小米生产线。其中,原中村小米加工厂为村办集体企业,每加工1公斤小米仅收0.16元,对贫困户更是免费加工。2017年该加工厂共加工解峪、长直、皋落及夏县等地谷子50万公斤其中为贫困户免费加工15万公斤,既为村民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成本,又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在销售上,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最大限度让利于民。2017年,志银、黄浪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每公斤14元的价格收购社员小米15万公斤,户均增收10500元;东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销售小米近15万公斤,其中收购31户贫困户谷子5万公斤,带动其增收31万元。在政策上,严格落实谷子等杂粮每亩补贴69元,特别是对贫困户种植杂粮增加25元的特惠补贴;积极争取资金,大力实施渗水地膜及晋谷57科技推广项目,免费提供有关农资,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同时,该县还将小米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创业扶贫暨一线带富工程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群策群力推动产业发展。

公司领着干、合作社带着干、政府帮着干的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幅提高了小米产业组织化程度,使小农户与大市场相连接,有力保障了农户收益,调动了种植积极性,促进产业不断做大。

2017年,全县谷子面积达到8875亩,总产量257万斤,形成了解峪、古城、华峰、长直、历山、皋落等多个谷子示范基地,仅原中村种植面积就从2016年的几百亩发展到3700亩,每亩可收获小米四五百斤,亩均纯收入可达到3000元左右。有村民高兴地做了一首打油诗:碾米机器隆隆响,谷子碾出原中黄。开着三轮送县城,变成现金存银行。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调研感悟: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我国现有农户2.2亿,人均一亩三分地,人多地少、小农户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现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立足这一现实,着力挖掘小农户增收潜力。垣曲县一手抓龙头企业、一手牵合作社在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与纽带带动小米售价翻了一倍多,切切实实让农户得到了好处。也正因为这样,该县小米产业才快速发展,成为垣曲农业的亮丽名片。

注重营销——好小米卖出好价格

酒香也怕巷子深。垣曲小米色泽黄亮、质地酥软、口感香粘,可与沁州黄相毗美,但却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何让垣曲小米走出深山,变好米为名米,让名米卖好价?

一是念好营销经。该县多次组织小米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农产品博览会,进行推介宣传;动员企业参加山西好网货大赛,被省商务厅授予山西省好网货百佳产品奖;坚持走开放发展路子,与泰国农业部对接出口垣曲小米,迈出了垣曲农产品走向国际的重要一步; 依托电子商务,打造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格局,使垣曲小米走向全国。目前,大晋哥小米已经入选淘宝小米品牌。

二是打好品牌牌。该县以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品牌为目标,抓住垣曲小米地域特殊、资源稀缺、品质独特的优势,积极申办了垣曲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统一打造区域地标品牌;先后引导企业、合作社注册了大晋哥”“米藜金”“晋哥”“原中黄等商标,取得了QS认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结合市场不同需求,开发形式多样的产品包装,在东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礼盒装、500克真空包装、布袋装等各种包装应有尽有,月子米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据介绍,经过精选包装后,每斤小米可卖到15元;利用央视等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去年以来央视二套先后4次到垣曲对小米产业发展进行采访报道,有力提升了垣曲小米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是做好文化题。深入挖掘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和舜耕历山的历史文化,从商标设计到包装图案,从舜耕历山,谷行天下比我香粘有点难的宣传语,力求在每一个细节渗透和讲述垣曲小米和生态垣曲的故事。

调研感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但如何让契合消费需求、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彰显优势、赢得认可,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无缝对接?关键在营销。垣曲县通过积极宣传推介、挖掘文化内涵等措施,不断擦亮垣曲小米这张区域品牌,使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选择。由此可见,营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这一环节,才能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