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院校风采 > 旬阳县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推荐二——甘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旬阳县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推荐二——甘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2016-10-21

 

甘溪镇镇位于旬阳县城北19公里处。102省道、西康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下辖12个行政村,63各村民小组,总人口16000余人。现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1所。近年来,全镇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兴镇、建设园区、融入城区四大战略,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由镇人民政府主办,校址设在镇文化科技中心,设施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益较好,曾被授予市级成人文化技术示范校。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三农,学校结合新时期、新阶段成人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为镇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好支撑和贡献。

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要开展工作,硬件条件必不可少。镇政府划拨了专门的校舍,努力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做到有机构、有场地、有经费、有师资、有教材、有规划。镇上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领导机构,由镇长王孔均任校长,分管文教工作的副镇长袁婧任副校长,中心校校长、农林水综合服务站负责人任正、副教务主任,抽调农业、畜牧、文化、烟草、卫生、供销等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做专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成技校规范办学。学校有约50平米教室一间,有图书阅览室、教师办公室,设立了袁湾蔬菜、高水田烟草、十字岭黄姜、龙家滩畜牧四个固定的综合培训基地。镇财政每年预算经费用于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学校设有13名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相对稳定,任课教师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经过专业培训,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所需的教材、资料(讲义)等,教师上课有教案。同时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学校发展规划和各项教学计划,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原则,与农业、科技、劳动等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实施各类农村实用技术、科技项目的推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科技项目。

二、服务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多年来,甘溪镇确定烟、姜、桑、畜、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全镇每年种植烟草达8000亩以上,收购烟叶150万斤,实现产值近亿元,农民仅此一项年收入达2200元。为了让农民把烟种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对务烟农户的育苗、栽植、田管、烘烤、分级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务烟技术,增产增收。黄姜是镇域经济的第二产业,如何让农民从中受益是农技校又思考的一个主题,农技校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从县黄姜站请来专家,手把手的教姜农选种、起垅、打架、采挖,农民收入大增。蚕桑产业虽然经受市场的波动,挫伤了养蚕农民的积极性,但桑园面积大、优质桑数量多促使农民把此项目作为致富的又一途径,面对蚕农技术落后、效益不佳的现状,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组织蚕农开展桑树的管护、幼蚕的管理、成虫的上架等方面的培训,张产量明显提高,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加大,养畜致富也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抓手,镇政府采用大户带动战略,着力抓好仕翔、海宁、美宪、忠顺等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农技校从技术上倾力支持,仔猪喂养、圈舍搭建、疫病防控、饲料调配、母猪繁育等培训为养殖户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一些农民尝试栽种无公害大棚蔬菜,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首先选择袁湾四组作为示范点进行引领,大棚建设、种子选择、种子繁育、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采摘储存等环节加强培训,短短几年时间,甘溪无公害蔬菜成为旬阳一大品牌。

三、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培训网络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基地建设,使其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几年来我们着重抓好成人教育基地、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一是抓好教育基地建设。镇成人卫华技术培训学校是和全镇成人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又是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多年来,我们采取两手抓,两手硬的管理方式,使得培训面增大,培训效果增强,目前我镇每年培训实用技术人才达2000人次以上,真正做到服务三农,科技致富。二是抓好农科教综合示范基地建设。近年来学校积极建设农科教综合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畜牧培训基地位于甘溪社区一组,占地面积300余亩,圈舍规范,养殖正常,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带动了甘溪养殖业的发展。蔬菜培训基地地处袁湾村四组,面积200余亩,有大棚150多座,常年种植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农民收入迅速增长,打造出了甘溪五公害蔬菜品牌,产品销往县内外。烤烟培训基地位于连片种植千亩以上的高水田二组,有烟苗培育基地、烘烤培训基地,是县烟草公司主抓的全县烟草培训示范基地之一,年培训烟草技术人员及烟农800余人,带动了全县烟草持续健康发展。花卉培训基地位于刘家院村一组,主要承担各种嫁接、异花授粉、新品种培育等研究培训。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培训基地6处,各示范基地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开展培训,辐射农户近千户,实现农业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四、全面开展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育培训质量,农技校与县职教中心、烟草公司、县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部门密切合作联办、自办各类教育培训。在培训的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结合,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坚持校企联合,不断拓宽培训路子,根据企业需求,开设培训课程。先后举办了计算机应用、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法规、服装工艺、车钳工、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服务员礼仪等几十种内容的培训。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全镇农村劳务输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近两年转移输出3000余人。在培训内容上,更具产业结构调整结构,抓好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及岗位定向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将课堂讲授、基地实习、参观考察和交流研讨有机结合起来。培训结束后,发给学员劳动部门印制的职业技能证书,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打造金色绿卡,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五、发挥农业示范园作用,带动农民增收

在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指导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镇政府建设农业示范园,促进农民增收。仕翔农业现代示范园集养殖、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开发建设,接纳农民工百余人,生产效益良好,董事长龙翔州被人社厅评审为高级农民工,示范园受到省农业厅表彰。中亿农业产业园由返乡农民工钟高稳带头创办,主要开发无土蔬菜栽培技术,主要产品销往县内外,多次接待县内外同行的考察。秋林公司是高水田村农民张昌斌创办的一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食用菌等农副产品,技术力量雄厚,公司效益良好,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益群园艺公司是当地农民陈守益创办的一家集园林设计、油用牡丹栽植的公司,公司用地约500亩,栽植观赏花木20000余株,栽种油用牡丹300余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观,为当地土地流转、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截止2014年底,全镇共注册农业公司(农村专业合作社)8家,注册资金5000余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份额达到10%以上。

总之,通过开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推动了镇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提高了劳动者的致富技能。今后,我们将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认真抓好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各项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