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培训项目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文明富裕新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文明富裕新区

2017-11-2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却是经济洼地也是教育洼地,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怎样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问题, 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校与乡镇成人学校和当地农牧企业联合办学,创建了“教学点+企业+基地”的半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农民身边建立了一所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校,探索出了一条农村成人教育的成功之路。

学校在新型农民培育上做到了有制度、有经费、有保障;有师资、有场地、有措施。实现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教育主抓三方责任明确;县、镇、村三级学校一条线垂直管理的机制,在工作中,探索出了“部门联动、校企联姻,校商合作,校科结合”的成功经验。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教学点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组织领导、协调规划、管理实施、督导检查。各教学点成立由职教中心牵头,乡镇中心学校、行业企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的协调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抓好学生管理,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依托职教中心为成人总校区,各乡镇为分校区,各村有教学点,充分利用村委会,小学、幼儿园等共享场地、图书、体育健身等资源。

学校投资100万元,打造14所乡镇成人学校,粉刷校园,建设专用教室,提升文化品位,有8所达到了市级示范性成人学校标准,6所达到了规范化成人学校标准。投资60万元,为乡镇成人学校购置多媒体设备14套、图书30万册、仪器1200件套。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完成了教育城域专网工程建设,通过实施“123工程”即:办好一个教学点,承担两项任务,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做好三件事:科教墙报,科技录像,发放科技明白纸。着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即: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信息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

同时,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覆盖全的“专家型”教师队伍。一是职教中心、农业局、工信局、大午公司选拔本专业毕业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教师;二是相关企业、大专院校聘请的专业技师和教授;三是本地精心挑选的高中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养殖或种植规模,效果显著,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致富能手;四是多年活跃在技术服务的前线,对疾病的控制、科学的管理、市场行情的分析有一定的经验和独到见解的“土专家”;达到了30名专职教师、326名兼职教师的庞大队伍。这些专家教师活跃在基层一线,在农村全面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家教教育培训、法律政策培训、卫生保健培训等。

走进徐水区高林村镇教学点,两排平房排列,形成一个长方形的院落,墙壁上各种标语表明了该校的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上挂横连下辐射,长短结合协调发展”“ 传播农村科技致富先进理念,打造服务三农的教育平台。”

教室内:窗明几净的教室内,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图书室内;各类图书5000余册,有农业类、文学类、经济类等,电子图书50G,;成果展示室内:玉米、小麦、蔬菜等各种优良种品种摆放在展架上,学生的作业本、乡土教材、教学教案码放整齐。宣传科普的明白纸,内容丰富,春种秋播、家庭教育、安全常识等,使群众喜闻乐见;仪器室内:二氧化碳发生器,喷粉机、土壤测试仪,微量元素分析仪,化学分析仪,大型喷雾器等各种农用仪器齐全。学校有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8人,学校建有3个社区教育中心,一个示范基地,一个蔬菜协会。

高林村镇是农业大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生产基地。也是徐水区“农业结构调整”示范性乡镇。春、夏、秋三季,每天天不亮,这里都是车水马龙。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周边货运汽车来这里批发西红柿,还沾着露水的西红柿一大早就进入了大城市的农贸市场和大小超市。

上挂高校、研究所,横连部门、行业、企业,辐射乡村、农户,实现了职业成人教育的效益最大化。

学校聘请北京蔬菜研究所张环、卢启杰两位专家来学校讲授西红柿新品种的种植方法,并让专家在实验室育苗,在示范大棚试种推广。“佳粉”1415163个品种已经面世,便受到市场的青睐。当年全镇扩种到2万多亩,年产值超2个亿。2001年,为了进一步改良品种,高林村镇成人学校又聘请陕西蔬菜专家来讲课并引进“金棚”西红柿新产品,由于该产品适合运输、储藏等优势,占据更大市场。目前,学校成为北京农科所、河北农大长久示范点,每周农大教授来学校讲课。此外,学校采取“教科研”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引进农业、科技等部门师资,围绕产业化开办各类培训班。深入调研,根据农民需求,打造“菜单式”培训服务。

除了引进西红柿新品种外,学校和天津嘉吉化肥有限公司合作,为农民统购优质农资产品。

多年来,学校采取“教学、科研、引进、示范、推广、服务”一条龙服务,围绕农村产业化调整开办各类培训班20余期,直接培养农民近万人次。按季节向农民播放科技录像、发放科教明白纸,办科技墙报等活动,年放映科教录像100余场,举办科教墙220期,发放科技明白纸20000份。该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联系基地”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试验点”,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先进乡镇成人学校”、“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物质文明带动精神文明。每到夜晚,高林村镇的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格外丰富多彩,这边是秧歌队,那边是太极拳;这边锣鼓喧天,那边舞姿翩翩。一个文明富裕的新农村新农民风貌在这里尽情展现。

大因镇的主导产业是畜牧养殖业,尤其是以生猪养殖为主,年出栏生猪达10万头,是远近闻名的商品猪生产基地。大因镇成人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为核心,围绕产业特点,通过聘请农业局、畜牧局、劳动局等开展种养殖技术和阳光培训工程;通过与天津普瑞纳饲料公司、河北威远等大型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农户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养殖户学到了新技术,商家推广了新产品,实现了农民和企业的“双赢”。校长李金友于2010年在全镇25个行政村成立了“徐水县神农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56户,形成了统购统销统防疫。成立合作社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麒麟店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该村民风淳朴,村容整洁,村民综合素质较高。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军峰感慨地说;“农民最盼望科技下乡,我们是新型农民职业培养的受益人,听了专家讲课,我们村种植大户,都引进了环保大棚,一个100大棚一年至少节省10吨煤炭。就这一项,不仅节约了成本、清洁了环境同时还解放了劳动力。通过学习,我懂得一个道理,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麒麟店村只是众多受益村庄之一。还有更多的村庄在新型农民职业培养中改变了种养殖方式方法,培养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

由农业学校转变而来的职教中心在新型农民职业培养中更是如鱼得水,学校购置下乡授课专用车4辆,投影仪16套,笔记本电脑18台,专业仪器设备240多件套。同时整合乡村成人学校办公室、教室、微机、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每个教学点均达到了办公室、教室、图书室、实验实训基地“三室一基地”的硬件标准,学生专人专位,完全能够保证安全、卫生、有序上课 。

为了更大限度的提高农民学员的综合素质、致富能力,学校依据徐水区产业结构,广泛调研农民需求状况,形成了适合农民学员的教学体系。开办了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电气技术等五个专业,迄今为止共培养了2201名毕业生。

教师备课依照“五备一反馈”的原则,即:备学员,备教材,备设备,备场地,备方法,利用各种渠道与学员及时沟通,接受反馈信息。

教学形式采用集中面授和分组实践相结合。集中授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外聘专家轮流授课,系统讲授实用知识和技能,介绍推广新品种新技能;分组实践课在实训基地或学员的生产场地进行,实训指导教师手把手的教,现场解决学员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将田间地头、养殖场建成观摩、学习的新课堂。

此外,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服务热线等方式及时和学员交流,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经营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为高林村镇帮助学员改进传统西红柿大棚种植技术,为学员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正村乡帮助学员筹建高效增产大棚,每亩地增收近1万元。为种养殖大户解决实际难题。前营村养殖专业户代瑞海,以前养种猪60头,因疾病防治知识欠缺亏损了几万元,在该校养殖专业老师的技术指导下,不仅扭亏为盈,还扩大了养殖规模,存栏种猪达230多头,资产近120万元。

在省级种植、养殖专业技能大赛中,学校派出农民学员一展风采,共有42人参赛,其中26人获得三等奖,11人获优胜奖,学校获精神文明团体优胜奖。新型农民职业培养受益的不仅是农民,授课教师也从服务“三农”中汲取了的营养,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业务水平。新型农民职业培养工作实现了学校、农民、教师、社会四方共赢。

2011年,学校通过各乡镇教学点,开始承办徐水县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培训,共完成了蔬菜园艺工、病虫专业防治员、肥料配方师、农机操作员、果树园艺工等5个专业550人的培训任务,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技术技能的推广与应用,提升了农民学员的生产效益。

播种希望,收获未来。徐水职教中心将科技的种子遍洒沃野,将精神文明传播桑梓。她已成为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阵地,我们相信,这个阵地必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