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襄汾“三力”齐发脱贫攻坚

襄汾“三力”齐发脱贫攻坚

2017-05-16

     脱贫摘帽,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只有做到因人施策、因户施策,才能科学治贫、有效脱贫。襄汾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县级包联领导、“第一书记”和全县84支脱贫攻坚工作队奋战在扶贫一线,在岁末年初,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县级领导:综合施策发挥引领效力

     县委书记刘浩多次深入包联的贫困村南小张村,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有力推动了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在全县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技术扶贫,开展科技培训,先后组织6次蔬菜、果树种植培训班,帮助15户群众实现脱贫;推进科技增收,推广省小麦研究所提供的优质小麦品种,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加强技术指导,1户群众通过发展养殖实现脱贫。

就业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管护上,优先使用贫困户,20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动员在外务工人员,通过传帮带,帮助15名贫困群众在本地及北京、天津等地找到了工作,人均年增收3万元;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通过自身经营创收,2户群众实现脱贫;目前,正在协调兴民合作社进行对口帮扶,提供保安、保洁、酒店服务等100个就业岗位,使贫困户就近就业。

     光伏扶贫,投资80万元的100KW光伏发电站投入使用,每年可发电10万千瓦时,年预计收入10万元,计划30%用于公共设施建设,60%用于贫困户帮扶。筛选有固定房屋、有管理能力的10户贫困户,采用“政府资助一点、贫困户银行贷一点、光伏企业垫支一点”的办法,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建成后可年发电5000度,盈利6000元,其中一半用于还贷,另一半归贫困户使用。

     电商扶贫,以申村晋丰种植合作社为榜样,学习苹果种植管护、技术跟踪支持,市场销售服务等经验,发展苹果种植合作社;借助“乐村淘”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合作社销售网络,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脱贫。

     卫生扶贫,该村因病致贫的占到了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通过多方努力,目前,该村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100%,有效减轻了患病群众的医疗负担。亲情扶贫:对因年迈、生病或残疾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贫困群众,积极与其子女取得联系,认真做好子女的工作,协助其赡养父母,帮助21户群众实现脱贫。

     兜底扶贫,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大病保险和意外伤残保险,确保贫困人口大灾无大难;对孤寡贫困老人、残障贫困人口,通过解决低保、政府直接资金扶持等办法,解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县长乔飞鸿帮扶汾城镇孝村,该村共有农户273户,其中,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户8户。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走访,乔飞鸿为这8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

     村民刘胜田现年52岁,2014年工作期间胳膊和腰椎摔伤,行动不便,无法外出务工。母亲薛兰芳,78岁,长期患有高血压、心率不调等慢性病,一年医药费需1000元左右;儿子刘志强,15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年龄和健康原因,现已辍学,无收入。乔飞鸿多方联系,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一是光伏扶贫。将刘胜田纳入全县第一批光伏扶贫对象,目前,个人已提交并网申请,户用光伏电站建成后,可获得3000元收益。二是就业扶贫。针对刘胜田本人残疾,务工能力受限的实际,按照就近就业的原则,由村委会聘请他为村环境卫生保洁员,每月500元。协调县人社局对其子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务工收入。三是产业扶贫。刘胜田家有两亩苹果树,依托汾城镇万亩苹果基础辐射优势,鼓励其参加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收入。四是政策扶贫。将其本人和儿子纳入农村低保,为其购买了大病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解决疾病产生的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刘胜田目前家庭收入明显提升:两亩苹果树,亩收入600元,小计1200元;两亩轮茬种植小麦、玉米,享受粮食补贴238元;本人与儿子享受农村低保,合计5040元;母亲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待遇,合计1020元;享受独生子女奖励,合计600元;今年8月份开始,本人在村参加环境卫生保洁,收入2500元;共计实现年收入10598元,人均3533元,成功实现脱贫。

    其他7户贫困户,也根据其实际情况,协调办理低保等相关手续,实现政策兜底帮扶。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其他县级领导,发挥示范作用,走上扶贫攻坚一线,深入调研,了解致贫原因,挖掘脱贫潜力、共商脱贫办法、多方协调资源,千方百计助力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第一书记”:走在前列发挥主攻效力

    打好扶贫攻坚战,襄汾选派了37名农村“第一书记”,到35个软弱涣散村和两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这些“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真帮真扶,走在了脱贫工作的最前列。

     扎实开展基层党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景毛乡南小张村“第一书记”杨峰购买50套《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发放给全体党员,组织党员逐条学习,认真领会。大邓乡龙王庙村“第一书记”杨克勤,协调联系县交通局、农业局党员到村开展党建活动,邀请县交通局党支部书记到村为党员上党课。汾城镇东坡村“第一书记”赵卫强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组织生活会、党员会议,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工作落实到位。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汾城镇东坡村“第一书记”赵卫强向水利局争取资金80万元,为村中修建水井,目前已铺设管道4000米。南辛店乡小陈村“第一书记”武红卫争取“农村五化提升工程”资金61万,为村中铺设柏油路1.7公里。襄陵镇东街村“第一书记”魏冠峰协商完成“定、查、评”目标清水河桥面硬化工程,目前已完工通车。新城镇刘村“第一书记”吉皇铮争取20余万元铺路资金,修复村内损坏道路;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就业,安排5人从事电工、保洁、保安等工作;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工作,为3家困难户申请救济金各200元。

     对症下药,提高帮扶工作实效性。襄陵镇东街村“第一书记”魏冠峰对特困生进行家访并赠送书籍,对符合教育扶贫资助条件的贫困生,协调落实资助政策。申请5台电脑,成立了网络文化活动室,让广大贫困群众享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大邓乡龙王庙村“第一书记”杨克勤确定了“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民生建设,有效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实现突破经济零收入”的发展目标。协调有关部门给村里维修道路;协调并落实财政资金6万元,新建蓄水池,使得全村村民使用上了自来水,惠及周边4个自然村1300余口村民。

       扶贫工作队:多措并举发挥聚合效力

    全县成立84支扶贫工作队,针对所驻村的贫困户,精准帮扶。

    县委党校帮扶古城镇东关村,针对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的实际情况,配合乡镇帮助该户办理低保手续,改善生活条件,每月帮扶现金100元、油一桶、米10斤,为其购买通讯设备,方便联系。

    县科协帮扶大邓乡前河村,入户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养羊的脱贫措施,并为贫困户购买羊5只。

    县农委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帮扶村景毛乡南小张村、申村种植苹果的优势,在春节前“访贫问寒”活动中给118户贫困户每户发放红四方复合肥一袋。

    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了解到新城镇宋村贫困户陈福住房困难后,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为陈家设计建设了一座6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房子;中心党总支、工会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

     实施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裕襄汾目标的必然要求。襄汾,将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驻村帮扶工作督查、包村单位通报、领导约谈、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召回”制度。进一步强化工作考核,对工作队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情况,实行台账管理、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年底考核,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五个落实”,确保如期完成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