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河南项城把职业教育做成支撑地方经济建设的品牌

河南项城把职业教育做成支撑地方经济建设的品牌

2016-03-15

几年来的打拼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他是否毕业于名牌学校,而在于他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社会,并且作出得到社会认可的奉献。这是河南省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2003届电子专业毕业生张军旗为母校上千名校友所做报告中的一段话。

    观念转变了

    职业教育受到了青睐

    26岁的张军旗,任郑州富士康生产线课长已经3个年头,负责管理4000多名员工从事高端手机的生产。9年前,不满16岁的张军旗初中毕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他选择了到项城中专学习技术,梦想着能在职业学校里学到过硬的专业技术,将来走上社会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他奔着这个想法,在学校里分夺秒惜光阴,苦学技能练本领

    “像张军旗这样的优秀毕业生,我们学校出现了很多,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作出了贡献,闯出了自己的天地,以自己的收获告诉社会:只要坚定信心,以中职为起点,以职业技能为基石,努力拼搏,定能攀登人生和事业的高峰。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高必星告诉记者。

    城地处豫东平原,是一个拥有120万人口的河南省重点扩权县级市。近年来,该市3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工业形成了以味精、皮革、医药、纺织为支柱的体系,农机配件、皮革、制鞋、防水防潮等板块经济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是远近闻名的味精城、医药市、皮革生产基地和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

    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项城市特别注意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三教统筹,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建成了以项城中专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行业(部门)培训为支撑的职业教育网络,培养了一批面向劳务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

    资源优化了

    人才培训形成了合力

    优化配置职教资源,是项城市在职成教改革方面的成功尝试。该市原有3所公办职业学校,规模小、生源少、质量低、生存困难。为有效整合职教资源,探索职教发展新路子,市政府把3所公办职业学校整合新建了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

    2010 年以来,项城市先后启动了总投资480万元的项城中专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启动了被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扶持资金1000万元的项城中专实训楼建设项目;启动了被列入河南省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预算投资2000多万元的新世纪职业中专新校区建设工程。在此基础上,该市又新规划了一所占地500亩,预算投资1.8亿元的职业技术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上,该市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方式,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使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6%以上;支持职业学校从企事业单位聘用优秀技能型人才担任教师,形成以在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的专业教师结构。近3年来,该市先后有6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培训。2012年,项城中专拿出80多万元,选派7名专业课教师到德国进行了专业课培训学习。

    前,项城中专已成为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电大远程教育、师资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先后有1.8万名毕业生被输送到青岛海尔、深圳富士康、北京首钢等知名企业,每年为项城经济创收5亿多元,帮助了一大批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被誉为培养农村经济建设落地型人才的小型航母。

    模式创新了

    职业教育有了吸引力

    何增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项城市首先做到瞄准市场设置专业,以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与市场的良好对接,增强专业吸引力。前些年,南方需要大量计算机、电子专业人才,该市就大力建设这两个专业。近几年,人才市场急需大量机械加工人才,该市就投资100多万元开发了数控技术专业,目前该专业已被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为了适应职业培训的特点,项城中专积极引进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模式,组建机电一体化中德教学班,采用德方标准化教学模式,学到了一流职业教育国家的先进管理和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社会、行业资源,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项城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比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2+1+1”模式,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行三段模式,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行“3+2+1”模式,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行双元制模式。这些模式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面向市场需求,强化岗位技能,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封闭,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办学模式,取得全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积极报考职业学校。过去,每到招生季节,职业学校的头等大事就是到市、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如今,职业中专招生也设置了最低分数线,招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高中淘汰下来的落榜生,许多学生就是冲着学一门技术首选而来的。

    质量保证了

    人才培养有了生命力

    城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在市属各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了一年理论学习、一年实践技能的两年制办学模式;加快推进了中职学校毕业生获取双证书工作,获证率在80%以上。在此基础上,该市狠抓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每年都开展两次职业技能练兵月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有效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近3年来,在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项城市先后有50多名职教学生获奖。

    了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项城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加速对口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如项城中专先后与深圳富士康签订模具专业人才订单培养协议,与深圳智邦企业有限公司签订主板检测与维修、SMT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工程师定期到校授课,大大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一到企业就能顶岗上班。

    近年来,项城市先后开辟了海尔集团、富士康集团、达丰集团、益达集团、首都钢铁公司等数十处优质就业基地,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并通过聘请专家到校做就业专题报告、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本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提高在岗人员的基本技能,是项城市职业教育的重头戏。目前,该市规模以上企业高级工占工人总数的20%、中级工占工人总数的 46%、初级工占工人总数的34%,呈现出典型的橄榄型人才结构形态。在农村人才培训上,该市教育、人社、农业和扶贫等部门合作实施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