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关于培养农村土专家的几点思考

关于培养农村土专家的几点思考

2017-04-19

武清区种植中心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武清区按照 “三提升、两引领、两培育”的农业发展总体要求,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强化政策创新、科技支撑、龙头带动、资金扶持、项目聚集,增强安全农产品供给能力、农业抗风险能力、示范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树立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与布局,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都市农业定义为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要想利用现代技术,就需要有专业人才,且能直接把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的土专家也不可或缺。对于这些农村“土专家”而言,田间地头就是他们的“学校”,生产知识就是他们的“理论基础”,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科技对高素质农民的要求。为此,区种植中心在深入开展“根植大地服务三农”活动的同时,对我区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土专家培养使用情况进行了广泛地调研,并对培养农村适用的“土专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武清区土专家、种植能手总的情况

我区132万亩耕地中,粮食占地80万亩、蔬菜26万亩、棉花10万亩,瓜类、油料等其它作物占地1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8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60%。武清设施农业形成了“一区两片三园四带”发展格局。近几年武清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飞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八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百多家,带动近9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田水铺青萝卜、黑马蔬菜、黄花店芹菜、西红柿等农产品品牌在京津地区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在这些农业发展成就中,除了政府职能的科学引导、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还有当地特色土专家的一份功劳,他们肯钻研、懂技术、有经验、善经营,成为区域致富的“先行者”,并带动一方农业发展。

  目前,土专家在我区农业乡镇村街均有分布,成为农村人才资源。通过不完全的统计,我区现有能发挥作用的种植业土专家三十多个,根据土专家来历、发挥作用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群体:一是原来乡里老农科站的技术人员,比如:叫得响的有胡运生、卢桂全、张振山、冯瑞营等,这些人年龄偏大,有的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有的转行,也有一部分搞经营,还在发挥作用。二是在村里有威信、经验丰富的“致富能人”,这些人在不同区域分布,都是特色品种的种植能手,产量高、品质好,种植的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当地农民信得过,比如崔黄口槐家庄的商云宽、大孟庄的冯亚兰、灰锅口的王秋祥、徐玉安等,汊沽港种果树的刘学印、崔学顺等都有农业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三是能带动农民致富的村干部。比如寺各庄的陈建国、黄花店镇的穆文武、张家泉等。四是合作社或者农资经营户的负责人。这些人懂技术、会经营,能解决当地农产品产前新品种的引进、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市场营销问题,可谓是农民的主心骨,比如:田水铺张书义、“菜籽王”王连河等。

  二、开发培养“土专家”的重要意义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等部门表示,“十二五”期间每年将培育百万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培育新型农业组织。这些政策的出台传达出了国家高度重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土专家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一部分。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农业对科技知识与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与迫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的开办、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的不断涌现,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培训为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搭起平台,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贴近农业发展现状,联系农民生产实际,以解决现实问题,突出远期发展为目标,切实带来农业科技知识的更新换代,在传授农业实用技术技能时,“土专家”“田秀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群人从小生活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在长期的农村生活中掌握了方法,积累了经验。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带动周围更多的农民受益,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土专家在农科教结合中的优势作用

  几年来,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但是阶段性培训受时间、经费的限制,受益群众有限、再者农民受文化因素的限制,对一些科技知识吃不透、掌握难,接受起来并不理想,倒是对身边的土专家特别服气,希望拜他们为师,向他们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需要土专家。2010年,农广校曾经为豆张庄乡的双河村(当时该村有370个简易棚,已有十几年的种菜历史,主要品种为西红柿和芹菜)请河北屯土专家胡运生为该村菜农讲西红柿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施肥技术,受到当地种植户的热烈欢迎,他们表示:胡老师的讲课比起专家来实在、适用、易懂,经验丰富,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建立起技术咨询关系,受益很大。

  通过走访、调研区、镇有关部门和村街农民,反映土专家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经验丰富。乡土人才资源是农村的一份宝藏,他们在农村土生土长,扎根农业生产,与土地结下深厚的感情,并且数十年的与黄天厚土为伴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老牌”人才,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新成果的转化需要这些人才。特别是近些年农业缩水、土地质量下降,以及滥施化肥引起的环境污染等,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时代呼唤人才,而能真正带着深厚感情改变这些、做改革“领头雁”的正是这些农村“能人”。

  2.语言通俗。土专家是农民的乡里乡亲,他们讲解科技知识时,基本都用当地土话、农谚和农民语言,与农村生产实际非常贴近,指导性和针对性很强,农民们容易接受。再者,农村有句老话“傻子过年看街坊”,最起码还是信得过的街坊,所以土专家讲课可以不用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符合农民口味。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就能教会。

  3.贴近生产。农民培训有一种天然的培训模式,“村庄是教室、指导员(土专家)是老师、地头有教材”。推广优良品种和传播先进技术,对于农民而言,最好的方式是手把手的教和现场的演示,并且请教问题拔腿就到,进地指导不过几分钟就能解决。所以,土专家的指导有时不过是一支烟的功夫,农民接受起来不费劲。

  4.长期性。农民土专家能坚持长期培训和服务,也弥补了“最后一公里”的差距和科技传播的盲点。最近几年,农业培训部门和农机推广部门开始注重把农民培训工作同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探索出培训同科技项目相结合、同农闲时节相结合、同作物时令相结合、同生产的关键时节相结合的集中模式,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农民长期的、随时随地接收科技的需要,而农民土专家就有其独特的优势,使培训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并能解决农业科技传播一公里的差距。

  5.针对性。我区是大农业,但各乡镇农业特色不一,所属农民的思维方式、认知程度不同,农民在耕作方式、施肥时间、种植爱好、作业习惯等等不一,出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村庄、不同人群因地制宜,有的种粮食作物,有的种蔬菜大棚,有的种果树,有的搞贮藏加工等等。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农民土专家的特长不同,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别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需要这些区域特色的土专家发挥其重要的主体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6.示范带动性。农民土专家有一批种植能手,他们善于总结生产经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在农民中有一定的威信,不仅作物种的好,还能捕捉信息,有销售渠道,在农民中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五、关于培养农民土专家的几点建议

  区“十三五”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现代都市农业需要更多的适应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的拥有一定技能的“土专家”。只有乡间“土专家”越来越多,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传、帮、带”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农民致富、农业增收也会随解决。

  1.把农民土专家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农民土专家扎根农业,热爱农业,并且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对农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预计,对将来农业的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

  2.建立农民土专家资源库。建立人力资源强国,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强有力支撑,离不开农村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和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土专家”,生活在农村,他们的致富之路,农民看得见,学得快,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科技人员下乡讲技术,作示范,常常因理论多,没有“样板”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学习困难,掌握慢效果差。让农村“土专家”当科技二传手,用他们学会的科学技术和在实践中的经验去引导、指导、帮助农民学习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只有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人才,才是善用人才。因此,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不拘一格培养和开发人才的观念,在人才的选拔、培养上打破地域、身份、年龄等诸多限制,把那些在经济建设上有专长、有建树、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人都纳入培养和开发视野,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以“高精尖”的狭隘概念框定人才,忽视经过长期实践锻炼,积累丰富知识经验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抓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绝不能忽略乡土人才。

  3.土专家“一对一”接徒弟。重视农村“土专家”的致富带头作用,就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让农村“土专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农民参观“土专家”的致富方法,让“土专家”给农民“上课”、作示范。这样,农村科学技术普及不仅大大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才能走上快车道。

  4.政府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重视乡土拔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关键环节。农村是乡土人才资源的巨大宝藏,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生力军,有许多土生土长的、能够带动一片、示范一方的致富能手和“土专家”、“田秀才”和各种能工巧匠,只要我们完善措施,健全机制,营造环境,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就能将农村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要充分发挥乡土人才资源的作用,培养造就更多这样的人才,就必须让他们真正“吃香”起来。对他们要重视和尊重,要破除只有高学历人才才是人才的观念,把那些文凭虽然不高,但确实有专业技术的人才纳入视野。要提高乡土人才的荣誉感、知名度,使他们成为广大农民学习的榜样。同时要给他们一定待遇,让他们既有名,又有利。这几年,有的地方开展了评选乡土人才活动,有的地方给乡土人才建档案、评职称,这些做法都值得提倡。其次是要开发乡土人才的潜能,让他们继续成长,为他们提供深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把优秀乡土人才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列。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辅射效应和带头作用。引导他们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交流,激励他们在农村扎根创业,为他们创业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环境。只有在农村有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他们才能够安心留在农村,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