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台山 > 中国民营铁路之父-陈宜禧

中国民营铁路之父-陈宜禧

2018-03-21


近六旬回国倡修新宁铁路,实业救国,得到孙中山称赞

      陈宜禧(1845-1929),是清代新宁县矬峒都六村宁美堡朗美村(现台山市斗山镇六村片秀墩村委会美塘村)人,字畅庭。据台山退休干部蔡锋撰写的《新宁铁路的缔造者——陈宜禧》一文介绍,陈宜禧幼失双亲,由本村乡亲收养。他14岁时,以挑货郎担流动卖小商品为生。一天,陈宜禧在村边卖货,一名顽童踢翻了他的货担,他没有争执,而是默默地收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货物。这情景被同村回国探亲的华侨陈宜道看见,认为他“孺子可教也”,便于1860年6月将他带去美国谋生。

      陈宜禧初到美国时,在一位铁路工程师家里帮佣,深得主人夫妇喜爱,夫人教他英文,男主人送他去铁路夜校读书。陈宜禧20岁时,参加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工作,从杂工升为技术工,再升为管工。他在美国参与铁路工程长达40年,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陈宜禧身居异国,心怀故乡。1904年2月,年近60的陈宜禧回国,倡议修筑新宁铁路,得到家乡民众和旅外华侨的大力支持。当年6月,陈宜禧邀集乡绅,成立修筑新宁铁路筹备处,绅士们公推陈宜禧为总办,余灼(台山附城桂水人)为协理。由余灼执笔,草拟了《倡建宁城、新昌、冲萎、三夹铁路小引》、《修筑新宁铁路估工清单》和《筹办新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等文件。这些文件阐述了修筑新宁铁路的意义、线路走向、筹款办法等。《公司章程》规定,新宁铁路“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县人自办”。这条规定,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创举,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自费赴美加募集股金 历尽艰辛申请立案筑路

      1905年2月,陈宜禧自费去香港以及美国的旧金山、西雅图和加拿大温哥华等地,向华侨募集股金。他喊出的招股口号是:“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功!”很快就募集到了股金2758412元,超出原计划4倍。

       正当陈宜禧在国外筹款时,有人在台山打起了铁路的主意。1905年3月,新宁县知事(县长)陈益,呈文两广总督岑春煊,要求将新宁铁路定为“县官倡办”,试图夺取铁路的管理权,但由于陈益所拟章程过于简略,县财政也无此实力,只好作罢。

       4个月后,广东商务提调余乾耀为了控制筑路权,草定《宁阳铁路有限公司详细章程》22条,抢先上报商部立案(宁阳是台山的美称,新宁铁路又名宁阳铁路)。为此事,陈宜禧去省衙门力争。为了方便交涉,他出钱“捐”了一个正三品盐运使的虚职。抗争到1905年11月,陈宜禧才得以召集新宁铁路股东和新宁县地方绅商联席会议,邀请新宁县知事倪祖培列席。会上,陈宜禧逐条驳斥余乾耀所定章程,迫使他“自行告退”。会议选举陈宜禧为新宁铁路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师,余灼为副总理,推举余灼起草公司章程。《章程》规定新宁铁路“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人,以免利权外溢”,“不准将股票,股份转售或抵押于洋人。遇有争执,不得请洋人干预。如违,即将股份扣除注销,复禀官究办。”《章程》授权陈宜禧邀请在国外从事铁路工程的台山人回国担任工程技术人员,又规定,铁路经过哪条村的土地,就由那条村的村民承担本路段的土建工程,并领取工价,如不愿承担,则由公司雇工完成,该村不得提出异议。这份章程,开了中国铁路史上由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先河。

      在申请立案筑路时,陈宜禧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慈禧太后于1906年1月22日批示“依议,钦此”,新宁铁路得以在1906年5月1日正式动工。


修筑铁路有功获清廷嘉奖 官阶由正三品晋为正二品

      新宁铁路于1906年5月1日破土动工,1920年3月20日全线贯通,工程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公益至斗山,1909年5月通车,全长59.028公里。第二期工程,公益至江门北街,1910年1月21日动工,1913年4月26日通车,全长50.577公里。第三期工程,台城至白沙,1917年2月1日动工,1920年3月20日通车,全长28.496公里。新宁铁路总长度为138.101公里(另有文史资料记载为133公里)。

      在技术层面上,新宁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有两个首创:一个是斗山站的“转车盘”,机车停靠在它上面,能原地旋转180度,省去机车掉头的占地。另一个是在新会牛湾,用轮船载火车渡过潭江。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火车渡江奇观,比琼州海峡火车轮渡足足早了90年。著名作家巴金在他的散文《机器的诗》中以浓墨重彩,生动地描写了这一情景。

      1909年,清廷嘉奖全国修筑铁路有功人员。陈宜禧被聘为农工商部四等顾问,官阶由正三品晋升为正二品,尊称为资政大夫。詹天佑被授予道员官衙正四品和进士功名。由此,陈宜禧获得了当时全国铁路界最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新宁铁路公司 大力支持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期间,新宁铁路公司大力支持这场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据《新宁光复记》一书记载,台山的革命党人经常利用新宁铁路电话传递情报。1911年11月10日,革命党人黄梦醒在台城发动起义,铁路工人协助革命党人拘捕满清新宁知县李继尧,使台山迅速光复。

       然而,陈宜禧没想到的是,革命后迎来的不是和平安定,而是军阀混战。广东地方军阀,把新宁铁路当成“提款机”,无休止地提取军饷,或者以“借款”的名义豪取巧夺,使新宁铁路的运营陷入困境。为扭转困境,1917年,陈宜禧曾前往广州谒见孙中山,建议国民政府开辟赤溪县铜鼓为商埠,把新宁铁路筑至铜鼓,以扩大货运来源,发展地方经济,得到孙中山称赞。1924年3月3日,孙中山特许台山实行地方自治;9月6日,孙中山签发大元令,任命陈宜禧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

      孙中山逝世后,广东省政府以“工潮迭起,路务废弛”为由,宣布接管陈宜禧的全部职权。1927年1月,陈宜禧被迫返回六村老家。此后不久,陈宜禧心力交瘁,精神失常,在故乡悲愤辞世,享年85岁。据斗山《提领月报》记载,陈宜禧出殡之日,送丧的人多达万人。有人写挽联哀叹:“铜鼓商埠尤未辟,阳江支路竟谁成!”陈宜禧出殡之时,大雨滂沱,好像天公也洒泪痛悼这一忠诚于家乡交通事业的爱国者。

      为了表彰陈宜禧的功绩,新宁铁路董事局曾于1920年3月19日在新宁火车站立了他的铜像。这尊铜像于1966年8月被毁。1984年9月26日,台山县人民政府在原新宁火车站附近重立陈宜禧先生铜像。如今,这尊铜像仍矗立在台山商业城前广场上,任人瞻仰。

故地寻访

A 慈禧太后 御赐尚方宝剑

      日前,记者来到斗山镇六村片秀墩村委会探访,得到了斗山提领宗亲联谊会会长、《提领月报》社社长陈国富等人的大力支持。陈国富和《提领月报》总编辑陈毓伦拿出一本1983年1月出版 的《提领月报》,向记者讲述了有关陈宜禧的一些故事。

      陈国富说,陈宜禧在美国决定要回家乡修建铁路之前,曾打电话告诉其亲叔父陈学,陈学听了极力反对,说:“如果你办得成这件事的话,我回乡也不会坐你的火车。”言下之意,他不相信侄子有能力在家乡建造铁路。结果新宁铁路建成后,陈学回到台山也不敢坐火车,只好请轿夫抬回家。

      新宁铁路在江门修建了一段后,就遭人阻止,有人扬言,若铁路修到他们村,就要杀死铁路工人。后经人介绍,陈宜禧在广州认识了慈禧太后的皇叔,陈宜禧带着他出具的介绍信进京拜见慈禧太后。到了皇宫,陈宜禧操着台山话向慈禧太后禀报说(由翻译转达),自己回国修建铁路,遭人阻止,恳请慈禧太后出面支持。慈禧太后问他回来建铁路要何条件,他说他既不要外国的资金,也不用外国的人才,更不用外国的技术,全部由他自己搞掂。慈禧太后听后非常感动,随即赐他尚方宝剑,说谁阻止就将谁的人头砍下,并送给他两个镶嵌樱花的大果盘和一艘象牙船作为纪念。之后,再也没有人敢阻拦陈宜禧修建新宁铁路了。

      抗战期间,有一小队日本兵从广海骑着大马带着伤兵到达斗山六村,因为陈宜禧的故里美塘村离其他大村庄较远,而且陈宜禧家6间商铺可以作为屏障,所以他们选择在那里驻扎休整。头几天,残暴的日本兵见东西就砸,搞到村里鸡飞狗走。有一天,一名日本军官看到了放在陈宜禧家神台上的大果盘,果盘上的樱花和底座镶着的中文和日文让他大吃一惊,原来这两只果盘是日本天皇送给慈禧太后的礼物。这名日本军官马上通知部下集中到神台前跪拜。之后,日本兵在村里再也不敢乱砸乱碰了,几天后他们撤出了美塘村。

      “听老人们说,土改后,慈禧太后御赐陈宜禧的几件宝物下落不明。落实华侨政策以后,政府把侨房和其中一只果盘归还给陈宜禧家族,但那把尚方宝剑和另一只果盘及象牙船仍不知去向。后来,我在广州的省博物馆见到了那把尚方宝剑。”陈国富告诉记者。   

B故居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陈国富等乡亲的引领下,记者来到美塘村。这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陈宜禧故居就在美塘村的西边。据了解,陈宜禧故居建于1922年,是陈宜禧晚年在家乡的住所。记者看到,在金黄色的稻浪包围中,陈宜禧故居坐东向西,包括六栋楼高三层的大屋和一间图书馆,建筑整齐美观,布局对称,形式一致,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故居周围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前面为水田。图书馆隔着池塘与大屋对望,朴实、典雅、幽静。

      据悉,陈宜禧故居于2002年7月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为故居及周围50亩田地,台山市政府在陈宜禧故居图书馆前设立了一块石碑明文保护。陈宜禧故居早年被定为台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少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前往参观。

      陈国富说,陈宜禧是侨乡人民的骄傲。原广东省领导梁灵光、谢非等曾到陈宜禧故居视察过。他建议政府在创建“名镇名村”的活动中,加大对陈宜禧故居的保护力度,将其打造成为侨乡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为此,他建议政府出资对故居进行修葺,并在故居旁修建一座陈宜禧纪念馆,将新宁铁路的修路史浓缩其中,陈列陈宜禧遗物,特别是慈禧太后御赐的宝物,还原历史故事,发挥名人效应,宣传华侨之乡。

学界述评

五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戴永洁:实业救国是陈宜禧的毕生理想

      作为一位著名的爱国侨领,1904年,陈宜禧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生活,回到家乡台山主持修筑了长达130多公里的新宁铁路。

      1917年,年逾70的陈宜禧向孙中山提出了开发建设铜鼓商埠的设想。陈宜禧建议开辟赤溪县的铜鼓为商埠,开展对外贸易,以与香港争衡。1924年9月6日,孙中山任命陈宜禧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

      按照陈宜禧制定的《开设铜鼓商埠简章》,铜鼓商埠将被开辟为“自治特别区域,招各国投资,开作通商口岸”,简章同时规定“埠中应兴革及一切事宜,采参事制,随时议决施行,但仍受中国政府法律之约束”。由此可见,陈宜禧当时的引进外资,是要在不丧失、不损害中国主权的前提下进行,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爱乡精神和实业救国的理想。但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其理想与志愿难以实现。

      陈宜禧虽然并没有直接参与辛亥革命,但他敬重孙中山,毕生希望以兴办实业的行动来推动、繁荣地方的经济,其实业救国的理想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是一致的。


                                    陈宜禧

                           新宁铁路建成通车

                      陈宜禧故居是中西结合的华侨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孙中山签发大元帅令,派陈宜禧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

                                      陈宜禧铜像矗立在台山商业城前的广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