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成动态 > 县委组织部关于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材料

县委组织部关于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材料

2017-05-16


    濉溪县下辖11个镇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3个行政村,26个社区、33个基层党委,244个党总支,1296个党支部,39487名党员, 213个村级远教站点,11个镇文化站站点,26个社区站点,11个非公企业站点,11个县直单位站点,29个远教广场。村级建站率达100%。为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我县把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向文化广场延伸、向为民服务代理室延伸、向司法管教人员延伸、向党员示范户延伸、向创业小老板延伸;打造了文化娱乐基地、政策服务基地、社区矫正基地、增收致富基地和创业人才基地。较好地实现了远教成果的转化,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组织收看远程教育直播、点播节目达88万多人次,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66万多人次,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类信息5000多条,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是向党群文化广场延伸,打造文化娱乐基地。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村民白天打牌、聊天,晚上看电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经与市组织部、气象局、美好办和财政局多次协商,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下发了《淮北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广场建设方案》(淮组办字〔2015〕14号)文件,在我县原有的5个LED显示屏文化广场的基础上,再有五家单位共同出资又打造了29个LED大型显示屏远教文化广场,实现远教课件、气象预报和图像文字共享。远教文化广场是促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场所由室内封闭转向广场开放式、教育方式由灌输式向自然融入式、服务对象由少数党员干部转向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载体,并力争将远教广场打造成 “两学一做”的“大课堂”,党员群众的“会客厅”,群众自娱自乐的“大舞台”,节日活动的“大乐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村党员群众能力素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刘桥镇陈集村借助远程教育文化广场播放村民感兴趣的节目,如戏曲、养生、广场舞等。现在各个自然庄村民组都有自己的广场舞舞蹈队,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提高村民的身心健康。双堆集镇芦沟村利用远教广场每天晚上播放公益广告、《建国大业》红色影片等节目,吸引广大党员群众前来观看,认识到老一辈的创业艰难,增强了党性修养。近年来,我县在远教广场共组织上上党课60多次,播放红色电影150余场,发布信息公告300余条,举办广场舞会30多场,受益党群达到2万余人。

二是向为民服务代理室延伸,打造政策服务基地。村两委干部经常走村串户为村民处理问题或在集中办公区为村民办事,党员群众除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外,平时也很少来村会议室观看远教节目。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把远教站点从会议室搬到了一楼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既是为群众办事的场所,也是村两委集中办公的场所,每天都有大量的群众来咨询、办事和反映问题,这样党员群众在办事和等待的空隙中,就能学到很多知识。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要求、按照不同的年龄、文化结构,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村生产、生活规律,在办公时间滚动播放农民群众比较关心的党的各项农村方针政策法规、农村产业结构、专业技术、科普文化、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但解决了远教站点管理难播放不及时的问题,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平时无时间观看远教节目的难题。仅此一点,近年来,全县各村共有48万多人观看了远程教育直播、点播节目,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类政策信息5000多条,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三是向司法管教人员延伸,打造社区矫正基地。为加强对监外执行人员和劳改、劳教回归人员的教育管理,县党员电教中心在社区矫正基地安装了远程教育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对社区矫正对象不断进行法制教育、形势教育、心理教育、案例教育,开展农副产品加工、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670名社区矫正人员无一出现重新犯罪现象,其中113人走向致富的道路。比如,我县百善镇李某在矫正基地学习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现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发展特色农业,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道路,还带领周边群众走上了致富路。韩村镇徐某在矫正基地期间通过IPTV的学习,掌握了乡村建筑方法的信息,现在从事乡村建筑、路桥工程,已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四是向党员示范户延伸,打造增收致富基地。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我县在实现远程教育站点镇、村、社区“三个全覆盖”基础上,创造性地把远程教育站点向党员“示范户”、种植养殖合作社和协会等延伸,为“致富能手”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努力让远程教育的“小天地”活跃农村经济“大舞台”。实现了依托远程教育,找准致富路子,增强党员大户、合作社和协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如:铁佛镇道口村西瓜合作社和蔬菜协会通过课件,认识了中国农科院刘文革博士、湖南博达隆科技周泉教授。在专家的指导下,把优质无籽西瓜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多亩,反季节蔬菜大棚种植面积扩大到600多亩,并且研究出“小麦+西瓜+蔬菜”的套种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及土地利用率。该模式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得到省农业科技部门认可,一些专家称该模式是当前乃至今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再如:临涣镇城村党员王干是村里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 ,他把从远程教育学习的莲藕种植技术,运用到自己的藕田里,从下种、施肥、控制藕田的水位、打药、挖藕等环节,严格按照从远程教育节目中学到的技术进行操作,使莲藕亩产达到4000斤左右。王干种藕致富后不忘乡亲,不但帮助村民联系藕种,还毫无保留的传授技术,使其他村民也走上了种藕致富之路。目前,我县已在党员大户、合作社和协会安装远教站点13个,培育致富带头人60多人,带动3万多群众脱贫致富。

五是向创业“小老板”延伸,打造人才服务基地。为激发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小老板培育工程”。为了让“小老板培育”政策深入人心,我县在部分民营企业安装了远教站点,并充分利用IPTV终端接收站点,广泛宣传有关小老板创业的政策,大力宣传成功创业的典型人物,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为了让远程教育从“要我看”向“我要看”转变,对广大有创业愿望的农村青年采取了“菜单式”教学法,精心制作适用技术、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件,做到因人而异,按需下单,培育了大量的乡土人才。例如,我县在中瑞批发市场、三丰肥业和大学生创业园等企业安装了远教站点。其中,刘桥镇大学生村官王彬通过课件认真学习桃树种植技术后,主动带领四名大学生村官承包了60多亩荒滩种植桃树,年收入达60多万元。被列为首批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园),获得扶持资金5万元,王彬本人被评为安徽省大学生村官标兵。近年来,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共培训创业青年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