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17-03-29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为淮北市唯一辖县,是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县域。全县辖11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987平方公里,耕地220万亩,人口111.2万人。濉溪县发展定位明确,设施配套完善,具备完成的产业链,2015、2016连续两年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十强”,在“2016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中,位列第49位。为推动职业教育与本县产业扩大的深度融合,加快濉溪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我县科学整合濉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堆职业高中及数所民办职业学校等职教资源,充分利用县级职教中心这一平台,将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繁荣地方经济、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加快脱贫攻坚、构建和谐社会等紧密结合,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实施背景

    濉溪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111.2万,其中农业人口达80万多,需要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十二五”时期,我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以酿酒、铝产业、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随着京沪高铁、徐阜、泗许高速的通车,濉溪已形成“一纵两横”交通格局,区位优势不断加强,来濉企业不断增多,技能人才需求持续加大,对我县职教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2007年11月濉溪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濉溪县职教中心,统筹全县职教资源,负责全县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及其他各类社会培训。濉溪县职教中心以濉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办学主体,学校占地140多亩,开设10个专业,装备16间实验室及4个实训车间,建有养殖、服装、汽修、数控等近20个实习基地。目前,县职教中心有职业学校1所,职业培训机构1个,乡镇农校11所,每年培训各类人员3000人次以上,输出技术人员200余人,成为我县技能人才的输出基地。

二、工作目标

    根据农民工时间紧的特点,县职教中心积极改革在学校培训的模式,通过下乡培训、上门培训等方式,解决农民群众培训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预定目标。一是通过开展“双提升”工程,提升农民素质,提升蔬菜水果、花卉种植、动物家禽养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广大农民成为既有文化、懂技术,又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致富带头人。二是通过开展“和谐农村共建”活动,对临涣、四铺、南坪等6个乡镇开展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活动,针对性的扩大其水产养殖、家禽牲畜养殖、蔬果花卉种植等特色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三是针对我县农村人口多,缺乏专业技能,外出务工劳动强度高、收入低的现状,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再创业,促进农民提高技能、增加增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三、主要做法

    (一)建立专业完善的组织机构。我县成立以职教中心校长为组长、培训处主任为副组长的社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整合全县职业培训师资力量,成立以农业、林业、畜牧研究方面专家为主体的专家委员会,具体指导专业老师的业务及培训工作,并在调研、咨询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我县按照国家示范校的要求,针对农村和农民工的实际,确立了以下乡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扩大了培训受众面,提高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建立上下联动的培训机制。实行“县乡(镇)村(居委会)”三级联动,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扩大培训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县的培训网络。通过建立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的培训机构,改变以往培训主要由劳动部门把培训任务分解到下属培训机构和各民办学校的方式,既利于资源整合,又扩大了培训规模,确保了农民培训的实效性,全县社会培训更加规范。同时,我县以村(居)委会、农村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了百善优质良种基地、五铺农场种植养殖基地、铁佛西瓜种植基地、刘桥水产养殖基地、双堆花卉养殖基地等,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建立分类施教的教学模式。通过发放调查表、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全面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良种猪、优质小麦、鳜鱼、西瓜等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问题,利用集中培训等机会广泛搜集、发放技术培训资料,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分类施教,突出实用性,确保培训服务不误农时、农事。学校在教学方面,不拘一格,经常聘请当地的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讲解其在长期生产、管理方面的“土办法”“土经验”,为农民就地开方,确保培训方式既灵活多样,又贴近农民、贴近实际,使广大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四)建立示范带动的激励效应。县职教中心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优势,选拔培养一批热爱农业生产的技能骨干,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帮助等方式,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利用学校专业优势,与村(居)委会联合,寻找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种植户或养殖户以及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通过集中学习、到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将其培养成村级种植养殖能手、建筑电焊人才以及农具维修、操作能手等,逐渐成为濉溪县“科技致富带头人”,进而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增收致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为做好社会培训服务的组织保障,县职教中心成立了专业的社会培训服务领导小组。组织果蔬、养殖专家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实施调查研究,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服务指南等相关制度,保障了培训顺利实施。

    (二)强化师资队伍。县职教中心充分利用淮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的行业、企业优势,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求,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培训专业教师,提高社会培训及服务能力。

    (三)完善服务网络。紧密结合县、乡(镇)、村(居)需求,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培训服务网络,为发挥社会培训服务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主要经验

    县职教中心成立以来,农具快速维修、果蔬种植、花卉养殖、良种选择等技术专业,为农民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的实际技术问题,提升了农民素质。8年来,成功使20000多人持续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三培训两促进”的社会培训模式。“三培训”就是做好“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工程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种培训;“两促进”即促进留守农民持续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促进返乡农民实现就地再就业和创业。

    (二)坚持“分类、实用”的施教理念。深入农村,分类施教,分片指导,突出了实用性、不误农时农事;立足本“土”开偏方,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让农民学的东西实用、有用、用得上,突出实效;突出骨干,树立示范,带动一片。

    (三)建立以就业创业为主的培训形式。一是树立标杆,选拔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科技基础的农民,经过专业培训、扶持,帮助就业、创业,使之成为一村或者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二是营造农民创业的良好环境,及时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对带头人和农村优秀创业人员进行表彰和大力宣传,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新型农村风尚。三是经过带头人示范,带动学校培训理念和思维的转变,与时俱进,适应农村发展。

    (四)不断改变农业发展的传统思维。学校培训不仅是技术培训,也是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贡献,通过培训转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思维习惯。一是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的校村共建平台。二是建立直接服务“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工作平台。三是为村与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构建和谐新农村。

六、体会思考

    通过对全县职业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濉溪职教中心已形成专家委员会指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专业教师兴头足的良好局面,培训模式也呈现多元化、智能化、本土化、实用化特点,培训内容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实训基地、服务网点进一步接近了生产实际。但是也应该看到,学校与农民在加强合作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上升的空间很大;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教学力度还不够,专业课的实效性要持续加大;农民得到行业企业的指导还较少。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强化问题导向,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借鉴外地新经验,探索服务农村的新路子,把社会培训和服务工作做得更好,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