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中国教育报》:“能工巧匠”到职校——企业生产能手进课堂出高...

《中国教育报》:“能工巧匠”到职校——企业生产能手进课堂出高徒

2015-12-30

    这个自动堆垛式载运机器人,可以实现机械装配、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编程设计等多种教学功能,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技能很有好处。”近日,在山东省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刘亚莉一边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一边告诉记者。

    刘亚莉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一年前还是德国海尔曼劳氏公司的一名优秀技术人员。她之所以能够成为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兼职专业教师,得益于山东省财政“买单”吸引业界精英、能工巧匠进职校任教的政策。

    2011年,山东省出台政策,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款,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启动实施“能工巧匠进职校”计划,设立了省级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技能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高级技术人员、技师等能工巧匠任教,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但学校原有教师往往对企业生产实践和专业技能了解不够、把握不准。”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刘玉祥说,“这一政策既让职业学校有了教师招聘自主权,也让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有机会进职校任教。”

    引进一个专家,提升一个专业。刘亚莉一来到学校,就担负起了学校中德合作培养班的沟通衔接、“理实一体化”教学指导等重任。这学期,学校与北京竟安城科技有限公司一起联合德国客尼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欧洲标准的专业技能教室,引进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招收“工业机器人”中德班。

    和刘亚莉一样,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利用“能工巧匠进职校”的政策,自主招聘了9名高级技师担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80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专业教师。汽车高级工程师赵西岭的“车间化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潍坊市技术能手柴晓光把普通车床的生产管理模式带进了实训车间,齐鲁名师培养人选、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蔡立业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师傅聘进门,人人做匠人。“能工巧匠进校园任教,发挥了‘鲇鱼效应’,激活了整个教师队伍,给专业教学带来了活力,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刘玉祥说。该校充分发挥能工巧匠的作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组建了26个教学团队,“传、帮、带”互帮互助,人人争做能工巧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校取得了4金、3银、1铜的优异成绩。(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 魏海政 通讯员 杨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