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培训项目 > 辣椒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培训

辣椒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培训

2017-04-26

     第一节  辣椒猝倒病

       猝倒病又称绵腐病,主要为害辣椒、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多种蔬菜幼苗。严重时成片死苗,甚至毁种。

       1、症状  幼苗发病植株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缢缩成线状,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便折倒。幼苗出土前被害,造成烂种、烂芽。苗床发病,往往是从低洼处发病,几天之内再向周围扩展,引起成片倒苗。在高湿条件下,病部和附近地表呈现白色霉状物(菌丝体、孢子囊)。

       2、病原  由真菌(瓜果腐霉)引致。

       3、发病条件病菌借助  于水进行侵染和蔓延,土壤潮湿是此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幼苗在寒流、低温(13℃)等阴雨天气的影响下,抗病力弱,易于感染猝倒病。

       4、防治方法

       (1)苗床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田块。

       (2)苗床土壤处理:每平方米苗床可选用40%三枯剑可湿性粉剂12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克,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克,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克。拌土处理苗床后播种。

       (3)药剂防治:出苗后喷药预防及治疗,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可选用l0%科佳悬浮剂15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72%仙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绿邦98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第二节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在多雨季节发生,一旦发病,蔓延较快,可引起严重死株和烂果。

       1、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可在茎、叶和果实上为害。有时根部亦被侵染。此病特征为病势发展快,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灰白色粉状霉(孢子囊),据此可与炭疽病、灰霉病相区别。苗期发病:茎基部出现水渍,不久青枯猝倒。成株叶片发病:初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后变暗褐色稍凹陷,至环绕一周后其上部凋萎枯死。地上部发病:呈现凹陷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不久整株呈青枯状枯死。根部发病:呈褐色腐烂。果实发病:初呈水渍状暗绿色斑,尔后迅速扩大以至腐烂。

       2、病原  由真菌(辣椒疫霉)引致,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3、发病条件  病菌喜温,田间发病适温为25~30℃,空气湿度80%以上,病部生产大量病菌。病菌传播,萌发和侵染均需要水,没有水的情况下不能传播和发病。

       4、防治方法

       (1)实行与非茄果类、瓜类作物3年轮作。

       (2)采取高畦或高厢栽培,进行浅栽。

       (3)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雨季适当控制浇水。

       (4)药剂防治:发病前喷药预防,发病初期喷药治疗。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发病前可选用72%仙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绿邦98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可选用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1000倍液,或10%科佳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

       第三节  辣椒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成熟期最常见的病害。常在夏天雨季大发生。

       1、症状  果实发病:先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扩大后呈圆形斑,或不规则形,凹陷,中部灰白色或灰褐色,其上轮生小黑粒点(分生孢子盘)。潮湿时病斑表面可长出橙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斑干缩呈膜状,易破裂。叶片发病:先产生水渍褪绿色斑,后变褐色不规则形斑,中间呈灰白色,其上轮生小黑粒点,病叶易于落叶。果梗上发病:产生褐色凹陷病斑,干燥时开裂。

       2、病原  由真菌(刺盘孢)引致。

       3、发病条件  属喜温性病害。病菌传播需水,露地栽培一般在雨后发病,夏秋雨水多时,病害易流行。重茬地、密植、通风不良、浇水多均发病较重。

       4、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经冷水冷却后摧芽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消毒后播种。

       (2)选择2年未种过茄果类,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加强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发病前喷药预防,发病初期喷药治疗。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发病前可选用70%代森锰镩可湿性粉剂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0%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第四节  辣椒青枯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生长点附近叶片突然萎蔫。夜间恢复,3~4天后不再恢复,且逐渐发展到整株,最后整株青枯状。有时部分或多数根变褐腐烂。病菌多从根部伤口或幼根侵入,通过维管束发展和繁殖,破坏输导组织,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

       2、病原  由细菌(青枯假单胞杆菌)引致。

       3、发病条件  土温是发病重要条件,气温达20℃开始发病,土温超过25℃病株数量显著增加。低洼排水不良地发病重,连阴雨或大雨后暴晴天,促进病势发展。酸性土壤、氮肥过多均利于发病。漫灌也是造成严重发病的因素。

       4、防治方法

       (1)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水旱轮作减轻病害。

       (2)酸性土施生石灰粉改良土壤。

       (3)苗床换新土,或用营养杯育苗。

       (4)注意分苗,定檀及中耕除草时勿造成根部伤口。

       (5)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生石灰粉撒施病株穴。

       (6)植后做好病害的预防,可选用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800倍液+40%三枯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灌根1次,每株灌药液250毫升,连续3次,同时混用绿邦98(20克/15公斤水)和爱多收(5~10毫升/15公斤水)可明显提高药效。

       第五节  辣椒病毒病

       病毒病叉称花叶病,是露地辣椒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可引起植株矮化和落叶、落花和落果。近年来该病呈上升趋势。

       1、症状  辣椒上常见的病毒有“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表现三种症状:

       (1)花叶型:病叶呈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

       (2)叶片畸形和丛簇型:开始发病时心叶叶脉褪绿,而逐渐形成绿、淡绿相间的斑驳、皱缩,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或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明显矮化呈丛簇状。

       (3)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枯顶”性坏死,而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枯死。

       2、病原  由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引致。

       3、发病条件  烟草花叶病毒由种子或带毒病株传染引起,发病后病毒汁液接触传播蔓延;黄瓜花叶病毒主要是蚜虫传染,遇高温干旱天气,大量产生有翅蚜时,有利于病毒传播,可加重病势的发展。

       4、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20倍液浸种1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2)及时防治蚜虫(参考蚜虫防治)。

       (3)加强肥水管理,少氮多磷钾,以提高植株抗病的能力。

       (4)药剂防治:定植后幼苗生长期或病毒发病初期喷药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3次。可选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抗毒丰)600倍液,或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植物白金5000倍液,或2%好普水剂500倍液+0.014%云大120水剂1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0.04%云大120水剂10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植物白金5000倍液,或3.85%病毒必克水剂500倍液+0.15%芸苔素5000倍液喷雾。


       第六节  辣椒白粉病

       辣椒白粉病通常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导致叶片早衰和干枯,产量大减。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白色、近圆形粉斑,严重时粉斑密布于叶面并互相连合,致叶片发黄,终致干枯。

        2、病原  辣椒白粉病原菌为二孢白粉菌和单丝壳白粉菌为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圆柱形,不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闭囊壳球形,褐色,无孔口,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平滑,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寿命短,26℃左右存活9小时。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0℃,以20~25。C最适宜,并需要较高的温度,以45%~75%最为有利,超过95%时则受到抑制。

       3、发病条件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落在寄主叶片上,从叶片表皮侵入。5~7天后再度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再侵染。雨量偏少,气温在16~24℃之间,如遇连续阴天,光照不足,天气闷热或雨后放晴,但田间湿度大时,病害极易流行。嫩叶和老叶比较抗病,叶片展开后16~23天内最易感病。此外,栽培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或浇水过大,偏施氮肥,植株徒长,通风不良以及光照不足,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重。

       4、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采用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或12.5%粉锈立克乳油1500倍液,或5%仙星乳油6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叶片正反面要着药均匀。白粉病菌极易严生抗药性,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