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引企入校、工学交替”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工学交替”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7-04-10

    一、校企合作背景
    近几年我校不断尝试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一直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不稳定表现在合作企业不固定,合作机制不够健全。而且学生在平面设计或电脑生产企业仅完成见习实习,在校期间学生仍以课堂学习和实训室实践为主要学习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和教学理念,往往忽略了校企双方需求上的交流,即学校不了解企业用人规格要求、能力要求,而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学校课堂应完成的教学任务,进而将学生推向岗位,使学生到达岗位后难以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不能胜任岗位职责,大多需要企业岗前再培训。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所学与岗位要求脱节,使学生到达岗位之初有一种措手不及,无所适从的茫然感,有的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了逃离,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不能够得到充足的保证,进而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我校的长远发展。
    此外,学校虽一直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专业教师队伍中仍然有很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也经历了在校期间的实习,但因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而与企业实践脱节的情况仍比较严重。学校更是缺乏从相关企业聘请的优秀兼职教师。
    二、主要目标

    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机制。利用学校现有实训场地接纳企业入驻,在学校内部成立校内BPO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即把课堂搬上岗位,并由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及学生评价。便于校企双方能够及时的密切接触,交流学生实践情况。通过此种形式的合作让更多的专业教师不用出校门即能够得到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派遣技术骨干来校共同参与教学实践,使企业能够全面参与学校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


    三、工作过程
   (一)选择合作企业
    学校通过对合作企业的规模、企业文化、综合实力及合作意愿等多方面的考察、调研,于2012年3月确定了西安炎兴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协议。
    西安炎兴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中国领先的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BPO)服务企业,是中国对美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最大的提供商。该公司所在地西安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与制造业相比,BPO服务业的发展更加符合中国乃至西安地区的实际经济和文化状况。发展BPO产业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没有物流消耗和环境的限制,主要的投资和成本是人力资源。近年来,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层次不断上升,能够为我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岗位,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正规的培训和锻炼。双方通过洽谈,确定了具体的合作方案,即利用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现有的实训机房之一作为合作场地,成立BPO生产性实训基地。由西安炎兴公司派遣业务技术骨干作为驻校培训师,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共同进行BPO生产实训的培训教学工作。
   (二)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共建
    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开展专业共建是校企合作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引企入校是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利用此种模式进行专业共建将是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根据企业反馈的市场需求,学校进行专业方向的调整,通过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确立学校与企业的稳固合作关系,共同建设长期的职业实践环境。通过这样的模式使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贴合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进行专业培养,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岗位胜任能力。
    1、共建合作管理机制
    为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的要求,分工合作,共同对BPO生产实训学员进行实训、管理。学校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实习学员的考勤管理及实训场地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企业培训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实践任务的培训、任务核查、考核及工作量统计等工作。
    2、共建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要求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任务,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标准的设计上,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建以任务为引领的计算机行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同时,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辅助学校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使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对口行业企业的职业要求。
    3、共建教师团队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团队虽能胜任本专业教学任务,但存在企业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内容不符合岗位实际等问题。通过与企业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由企业选派技术骨干来校作为兼职教师,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问题。同时,企业专家针对学校的专业教师开设实践专题讲座和培训,传授实践经验。
    4、共建考评制度
    引企入校更大的优势是能够第一时间反馈学生完成教学项目任务计划、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的真实情况,学生进入企业的实践阶段,是校企合作的最紧密阶段。校企联合制定专业实训期间的考评方案,考评方案参照企业的岗位培养要求进行设置,既保证了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终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对接岗位需求。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合作双方法人代表以及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合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合作意向与合作项目,研究合作方案,监督合作过程,评价合作效果,确保合作正常、顺利、有效进行。
   (二)人员保障
    无论是企业用工或学校教学,涉及到双方调配人员,校企双方都应尽量克服困难,对合作项目在人员供应上给予支持。
   (三)制度保障
为保证合作的规范化,双方应建章立制,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各合作项目还应结合项目特殊性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合作协议。
   (四)经费保障
    双方合作关系存续期间,涉及到经费使用,应友好协商,合理解决,使双方合作项目正常运行。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我校与西安炎兴科技软件有限公司的合作中,采取让学生每天上午进行专业课学习,下午及晚自习期间进行生产性实习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职业特色。校企双方共同承担生产实践教学任务,企业先后派遣张敏娟、高红洁、胡运财、豆彦阁等四名培训师对2011级、2012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分别进行业务能力培训。经过培训,合格学员正式进入实习实训岗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学生的生产实训有章可循,本专业与炎兴公司共同制定了四项制度(《运营生产环境清单》、《外包学校管理细则》、《外包商工期管理制度》、《外包商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了生产实训的有效开展;BPO生产实训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每学期进行两次阶段性小结,并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对实习学员进行分层次表彰奖励,生产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实训基地设立“青年先锋”岗位,激励学生参加生产实训的热情;依据评价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本专业重点将学生在生产实训过程中的贡献率纳入学生评价考核,按照学生生产实训的成绩,与炎兴公司共同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考核。并且企业派遣技术骨干定期来校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师生进行讲座,进一步更新师生观念。通过两年来与炎兴公司的合作办学,我们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将示范校重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形成了适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校企对接,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引企入校的总体成效:
   (一)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引企入校、工学交替的合作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最大程度地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入职的心理准备、适应企业环境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前“介入”,企业运行中需要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生产纪律观念等让学生们都能得到亲身体验,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毕业后就能完全适应岗位要求,直接上岗胜任工作,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
    通过企业派遣技术骨干来校与本专业教师共同进行BPO生产实训的培训教学工作及企业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等途径,打造了一支能教会做,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三)完善了课程体系
    通过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建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培养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仅具有操作技能,更具有思想、态度、学习、创新和发展能力。
   (四)降低了资源成本
    引企入校的合作形式,降低了校企双方的固定成本,提供了充足的技能人才资源。从企业方面讲,一是企业利用学校的经营场地和设备设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二是企业可以优先录用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都在校内BPO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进行过生产实践,到企业后能直接上岗,而不需要岗前培训,为企业节约了培养成本。三是校企共建,推广了企业品牌、企业文化,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从学校方面讲,一是教师可以在校园内进行岗位实践,节约了送教师外出培训的成本;二是学生在学校进行岗位实践,节约了外出实践费用。
    六、体会与思考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也是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必然要求。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与西安炎兴科技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开展BPO生产实训项目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即培养了学生又培训了教师,使校企合作进入良性循环的模式。具有前瞻性、挑战性,蕴藏无限的市场潜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为期两年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一些制约合作发展的因素,如:学生实践的内容比较单一,期待今后能够得到改善。
    在今后的专业发展与校企合作中,我们将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优势明显的合作形式,真正把校企融为一体,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