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罗源 > 守善村--福州市最美文化村

守善村--福州市最美文化村

2018-11-14

  首批“福州市最美文化村”守善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飞竹镇,距离县城42千米,是一个静谧而又充满魅力的自然村。全村面积约3300亩,110户,人口约460多人(含非农户口),拥有博士2名、硕士9名、本科学历72人、大专学历38人,高级职称17人,各类公职人员118人,处级以上干部9人,科级7人,中国书法家协会2人,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3人,罗源县书法家协会会员27人,尤其在建筑工程、医学、教育、书法界颇有建树者。


村名的阐释——死守善道,守真乐善、坚守善道、善作善成、止于至善

《论语》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朱子释之曰: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笃信,守死,直也;好学,善道,顺也;一直一顺,一刚一柔,相济相成,修身之道也。阮氏一脉,从先祖自陈留郡随闽王王审知入闽,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迁守善,瓜瓞绵延,已500余年。居此山林环绕,松竹茂密之所,虽500余年治乱迭起,而全族进退未尝失据。究其原因,能笃信好学,守死善道,阴阳刚柔,得其时中而已。于今500余年矣,世移时异,而宗风不改,必固执于一善,未尝迁延俯仰,取媚当世。阖族之人,士尚德修,女慕贞洁,处处与人为善,鲜有争斗,联曰:“守道唯求真与美,善行岂论显和微”。此“守善”之所以能宾于其实者欤!


红色守善——守真乐善,在历史抉择中追求真理与担当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共罗源临时县委、罗源县苏维埃政府、罗源县红军独立营机关就驻扎在守善村,鲜艳的红色旗帜在我村高高飘扬,守善成为罗源的革命中心。守善人阮在永先后建立中共守善村支部、守善区苏维埃政府(罗源四大苏区之一)、守善区游击队,阮在永先后担守善区支部书记、守善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罗源县委委员、罗源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等。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罗源红军连长守善人阮应湛身先士卒冲进罗源城,活捉国民县长徐振芳。红军攻克罗源成后,留下伤病员100多人,阮在永把伤员带回苏区,建立红军临时医院,发动村民分别安置,使这批伤员得以康复重返部队,保存了红军有生力量。1934年9月在这里成立罗源县红军独立营,守善人阮应堪、阮新裕分别任参谋长、副营长。1934年11月,罗源独立营和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在反“围剿”战斗失利后,阮在永受命前往福州与上级党组织联系,途中遭暗杀,时年仅35岁。与此同时,罗源的“红都”守善村也遭受当时国民党民团的疯狂烧杀抢掠,全村房屋仅剩三座未烧,当时全村总人口由600多人剧降到200余人,守善村跌入历史最低谷。1937年8月12日罗源地方武装200多人在守善村集结,正式编入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翌年1月编入新四军,跟随叶飞将军北上抗日。如今,那经历炮火洗礼后的断壁残垣,镌刻着烽火岁月中守善人的觉悟与大爱,见证着守善村民为革命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绿色守善——止于至善,在人与自然相互中向往和谐与共融

  走进守善村,四围青山环抱、茂林修竹、绿影婆娑,禽鸟和乐;村中小盆地是百亩良田,九曲清溪蜿蜒流淌,滋润着这片沃土;散落掩隐在山脚的座座木屋,居住着守善人,显得格外安然静谧。远眺守善,犹如一对丹凤,朝着青翠巍巍的笔架山腾飞而起。全村总面积约3300亩,耕地面积约430亩,森林覆盖达到87%,其中生态林500亩,并保留有两片原始森林,林中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松3棵(福建省仅有水松39棵)以及闽楠(福建楠木)、刨花润楠等珍贵树种。守善人自古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在对树木的采伐上,村民一贯坚持有序砍伐,种伐交替,从不乱砍滥伐;在耕地开拓上,遵循规律,适度垦植,从不无度开荒。只求自足,不求冒富,向往环境与人居自然和谐的最佳境界。绿水青山养育着一代代守善人,守善人也以纯厚之心回报自然,守护着山山水水。

人文守善——坚守善道,在耕读传家中崇尚齐家与修业

守善阮氏家族即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中的“二阮”阮籍、阮咸叔侄的后裔。守善阮氏入闽始祖能公及其七个子嗣,跟随闽王王审知开拓闽疆,建功立业,皆被闽王封授各地为官。十三世祖阮登炳于成淳元年(1265年),春闱贡士第一名(会元);秋试进士第一名(状元),一年内两元及第,实属罕见。二十世祖于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迁居守善,至今枝繁叶茂,后裔分迁各地。虽历经时代变迁,然而守善人仍秉承祖训,“耕读传家,乐于山林”,虽文风兴盛,但不求功名、不涉官场。在解放后,文化教育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现在全村四百多人口中,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9名、本科学历72人、大专学历3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各行业佼佼者层出不穷,如:发明多层建筑整体平移、纠偏、顶升、旋转技术专利,获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阮蔚文;铁道部劳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铁道桥梁高级工程师阮天章;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主任医师、教授、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阮琴韵;两次获江苏省卫生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研参与者、主任医师、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阮为勇博士。因研发保险理赔程序成绩显著从福建省信息技术处处长擢升为中国人寿保险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现任中国人寿保险总公司副总裁、首席信息技术执行官的保险信息技术专家阮琦。由更有专业领域家庭化现象,如:有阮蔚文、阮为三、阮涟、阮毅父子兄弟4人都是建筑业专家的“工程师之家”;有阮光通祖孙四代从医的“医学之家”;有一家三代1O人分别从事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被福州市人民政府评授予“福州市优秀教育世家”阮为玑一家;还有兄弟皆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阮天朝、阮为真伯仲等等。

  由于崇尚教育,人文素质大幅度提高,“爱村共荣、爱家和美、爱幼尊老、爱墨习文、爱国敬业”已慰然成风,促进了村俗家风的传承弘扬,守善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罗源县有关部门评为“文明村”。在当今社会出现利益最大化、思想多元化、社会复杂化的情况下,守善村民一如既往坚守善道,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融入祖训家风,根植于心田,践行在文明村、文化村建设之中。

  

墨色守善——善作善成,在翰墨飘香中传承国粹与书写乡情

  阮氏族人擅书法源远流长,“建安七子”之一阮瑀,受学于著名大书法家蔡邕,并与当时著名文人陈琳同为曹操的两大笔杆子,史有记载,其随曹征战,马上拟书函,妙笔而生花;清代乾、嘉、道三朝元老,著名书家阮元;成淳元年状元,十三世祖阮登炳等先贤书家枚不胜举。

  秉持“广览宏明集、常读咏怀诗”,“格存仙骨气,风传竹林韵,”而乐于山水的守善人,从巍峨笔架山的钟灵毓秀、九曲清溪的逶迤灵动、耸立苍穹水松的挺拔遒劲、青山远黛的含蓄醇厚、寥廓天宇的深邃博大中,拮取灵感、感悟自然,心书法的翰墨情怀。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自然环境,为守善人的书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丰富营养。在守善传承书艺中,老中医阮光通擅长楷书,小楷颜柳结合,闲云野鹤,清新雅致,寿至85岁辞世前,尚能书写蝇头小楷。建筑专家高级工程师阮蔚文自幼攻习黄庭坚等名家草书,功底扎实,线条朴拙,已是耄耋高龄仍能奋笔疾书。年迈88岁名老教师阮为玑,书风雍容大度,遒劲有力。一代代言传身教,无疑对培养锻造“阮家军”起到了至关作用。在守善,无论是工农商学兵,还是老少幼妇孺,都喜欢玩弄笔墨,不讲水平高低,挥毫遣怀足以自乐。从2009年开始,村里形成俗约,每年正月初四,凡是在外人员,都携家带口回村聚会,举行笔会,“挥毫数笔展技艺,持酿一杯话鸿猷”。以书会亲,以书叙情,其乐融融。这都极大地促进村民之间的团结,增强了村民凝聚力、向心力。

  有了基因的传承,老一辈的悉心把教,群众性的广泛兴趣,在守善这块沃土上,孕育出了一批批书法家。现有中国书协会员2名,福建省书协会员3名,县书协会有28多名,是远近闻名的大家认可的“书法村”、“书法阮家军”。他们当中最为突出的有:

  中国手指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阮蔚蕉,其本人擅长指书(用手指书写),五体皆能。其作品为国内及美、日、韩、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团体或个人所收藏。在《星岛日报》(2000年1O月)美国波士顿版上,美国文艺评论家称赞其指书为“中华艺苑的一朵奇葩”。

  原罗源县环保局局长、县政协副主席、调研员阮涟传承家学,于颜真卿楷书、行书用功最深,又学王羲之、黄庭坚、王铎等诸家,线条深得绵里裹针之精髓,虽学书以怡情自乐,不求名利,但其作品奕意味隽永,充满着恬淡、静气、和气和雅气。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爱国拥军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会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阮天朝。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全军重大的书法展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在书法艺书上取得一些进步的同时,对家乡和军营书法普及工作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工作,先后多次组织筹划举办村民书法展,把守善书法现象推向社会。个人荣获“全军优秀两用人才”、“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去年11月15日,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题报道“八闽之子――阮天朝”访谈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协书法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罗源县书协副主席阮为真,作品以草书、篆书见长,书作厚重、高古、大气,多次在全国、全省书法比赛中获奖、入展。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培育新秀、奖掖后人,为我县书法的普及与提高做了大量。 

 

 

  此外阮蔚菁、阮应贵、阮天章、阮天春、阮天发、阮毅、阮为俤、阮为钦、阮为东、阮华治、阮华瑶、阮章华、黄乃杰、阮华文、阮友纯、阮华晃、阮晓舟、阮华晖、阮悠然、阮玉芳等人作品在罗源书法展中频频出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有了守善人的翰墨情怀,守善村书法走出了家乡、走向省市,乃至全国。村民于1984年、1996年、2014年先后三次在县文化馆举办村民书法展。2013年守善村就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书法特色荣膺“福州市最美文化村”盛誉。

 

青色守善——冰霜比洁,在青石上镌刻着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凄婉故事

  守善未婚节孝坊,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礼部为叶雪娥而立。叶氏未婚丧夫,二十岁与亡夫灵牌拜堂完婚,居孀奉养婆母。坊为青石构造,高5.6米,楼阁式,单檐4柱3门,中门最大,高2.75米,宽1.95米,额枋为双狮戏球浮雕,其上石匾书“未婚节孝”4字。坊有多处浮雕,所刻莲、桃、竹、鹤、蝙蝠、云龙等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四柱均刻有楹联,字体秀丽端庄。1986年11月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守善有一君子,名曰承欢,自幼聪颖,入学丰余私塾,与大湖村女子结识,感情甚笃,欲结为伉俪,遂托媒立婚约以定终生。传说有一日叶氏对镜梳妆,镜中竟现恋人承欢身影,向其致意微笑,清晰明了,宛若面见。少倾,阮家人即报丧于叶府,言承欢暴病而去。叶氏闻之,撕心裂肺,泪如雨下,悲痛至极,志非承欢不嫁。至二十岁,择良辰吉日迎娶,叶氏手捧承欢灵牌位拜堂成亲,送入洞房。使用房内房外两套丫环,孤守洞房三十三年,五十三岁而终。叶氏清正守节,侍奉公婆,在五十岁时,地方官员因其守节上报朝廷,道光皇帝钦下旨建牌坊而褒颂之。此坊四柱刻有两幅对联:“守一寸贞心冰霜比洁,完百年名节日月同辉”,“夫没姑存二十未婚完节孝,朝褒坊表五旬捧诏耀门闾”。对这个故事做了很好的阐述。此坊虽是封建礼制的毒害妇女的见证,葬送一个女子鲜活的人生,她的青春年华付与流水,令人唏嘘、伤感、惋惜;但这凄婉的故事,忠贞不渝的爱情,贞心冰霜比洁,凝固在这灰色的时刻之中。我们也由衷赞叹叶氏祖婆的勇气和贞心!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守善人遵循传统道德得的风节。


  因为 “死守善道,守真乐善、坚守善道、善作善成、止于至善”,所以守善人追求真理、向往美好、崇尚文化、醉心翰墨;努力打造文化村、书法特色村,让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大放异彩,让美丽守善更美丽。近年来守善村得到社会各界关注,老领导陈增光、关成华、黄国敏、张培枝、杨永让等,以及省环保厅纪检组长葛秋、福州市委副书记陈元邦、罗源县人民政府县长邓大木等都先后莅临守善村视察、调研或参加守善书画活动,留下许多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