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邻水 > 家乡的故事——徒步穿越邻山

家乡的故事——徒步穿越邻山

2017-12-14

编前

    邻水古称邻州,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该县属川东褶皱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境内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三条山脉背斜平行排列,形成“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深丘、浅丘、台地、平坝兼而有之。张大斌是土生土长的邻水人,因为热爱家乡,不仅徒步穿越家乡的三座山脉,还对家乡的两条河流进行了考证,并成文两篇,带领读者一起领略“邻山邻水的风花雪月”。

    邻水山多。如果在空中航拍,可以清晰地看到,邻水就是三座平行展布的山脉组成的地域。在历史的烟云里,邻山邻水两县皆曾设置,后撤邻山县,其境大部并入邻水,所以,为彰显邻水地理源革,常将邻山邻水并称。三条山脉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像一个母亲哺育的三个孩子,西边的最大,叫华蓥山;中间的,叫铜锣山;东边的最小,叫明月山。明月山中分布有桫椤群,此物生于白垩纪时期,是恐龙的食物。恐龙消失了,它还在,桫椤便成了地球的活化石。由此可知,这三座大山自古老的白垩纪时期便存在了。

    正是因为其古老,所以,三座大山给人很多的惊奇:溶洞、峡谷鬼斧神工,飞瀑、云雾变化多端,各种野花异草漫山遍野,野生动物与山中居民共生共荣……称这方土地为“宝地”,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改革开放是一场和煦的春风,它最先吹绿了山岗,然后又从农村吹到城市,给了大山一个非常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广袤的农村,而今正在成为城市的后花园,许多城里人纷纷来到田野乡村,踏青休闲。

    在这些人群中,也有笔者的身影。去年以来,笔者开始了对邻水的三座大山的穿越,其间所经历的艰险与得到的收获,在我的人生中都可以浓墨重彩大书一笔。

三进华蓥山

    在邻水人的习惯思维中,只有华蓥山最高峰宝鼎所在的那一段山脉,才叫华蓥山,那里有一个乡,就直接以“华蓥”命名。其实,在邻水境内,以山系来分,四海山、高登山、香炉山,包括县城所在地的银鼎山等山峰,都属于华蓥山脉。从地质结构来看,整个华蓥山脉,很多地方都是喀斯特地貌,地壳被水击穿,形成了许多千奇百怪的洞穴,其中最为神奇的是高登山段的天意谷景区的洞中天河。

    其实,在洞中天河之上,还有一个洞,叫穿心洞,在甘坝乡境内。我第一次徒步的路径,就是从穿心洞穿越到山对面的华蓥市去的。这是去年国庆期间的事了。

    那是一条古代的官道,许多的路段都由石板铺成,虽然是羊肠小道,但还是比较好走。穿心洞那里有一处房舍,靠山而建,一字排开,因为只有半边房屋,所以叫做半边街。这些房舍,有的是客栈,有的是商铺,有的是酒肆,给往来这里的古人歇脚打尖。当然,现在这里早就没有了过往的商旅和客官,半边街作为普通民居的使命也业已结束,就像茶马古道上的历史遗存一样,在岁月里经风沐雨,日渐凋敝。过半边街,便是背枷桥。过去往来的犯人,从半边街上路,就在这桥上背枷。穿心洞是两个干洞,水将它们击穿之后就流走了,只剩下一个干瘪的洞穴。穿心洞就像一道门,我们过了穿心洞,如入无人之境,把烦恼、喧嚣都关在了门外。

    这是山脉的断裂带,两边都是白生生的岩体,笔直陡峭,如刀砍斧削。在裸露的龙骨石之间,有稀疏的泥土,长满各种荆棘和野草,开着各式各样的野花。远处的原始森林,黑压压的一大片,不时传来各种鸟叫。在攀登过程中,一步一喘也变成了享受,因为我们大口大口呼吸的是无比清新的氧气,咀嚼的是鸟语花香。

    终于登上山顶,远远望去,群山被我们踩在脚下,心中喜不自禁。见一石碑没于荒草丛中,两面分别镌刻着“邻水”和“华蓥”,这就是两地的界碑了。我们从界碑的一条小路直上,便到了华蓥山石林景区,然后乘车返还,结束了我们的穿越首秀。

    华蓥山是同峨眉山齐名的佛教名山,有“川东峨眉”之誉。峨眉山上有金顶,华蓥山上有宝鼎。两地的佛家弟子,往来切磋,研修佛法,砥砺精进。华蓥山的每一座山峰,都有寺庙,这些寺庙中又以宝鼎光明寺为最。我多次登临宝鼎,最惬意的就是站在山巅,看群山逶迤,云蒸霞蔚,美妙如仙境。这时候,我更加盼望的,就是深入那些云雾缭绕的山坳里,发掘它们更多的新奇。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和同伴又出发了。我们从华蓥乡的石门坎村开始徒步,沿水沟前行。水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利工程,尽管经过半个世纪的修复,已经有很多的植被覆盖,但走在这个渠系上,仍然让人胆战心惊。渠道尽处,有小河流出,窾坎镗鞳,如闻小夜曲。这条小河,滋润了这片山谷,却无人问津。渠道尽头是小河,小河尽头是路的尽头,只有宝鼎的光明寺,在头顶上熠熠生辉,指引我们穿过这片峡谷。

    从峡谷攀沿上来,是宝鼎山体的又一个重要的佛教处所,名叫南堂,俗称打儿洞。过南堂,就到了山的另一面。

    时令已经过了10月,华蓥山秋意正浓,我们决定穿越铜板沟。

    铜板沟在邻水北边的柑子镇,被驴友誉为“邻水的九寨沟”,拍摄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但是,所有的驴友都是从上往下走,而我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从下往上,揭开铜板沟的神秘面纱。

    从邻水县城出发过柑子镇两三公里,左转进入一条村道,路的尽头有一个水库,这就是铜板沟水汇聚的地方。我们从水库开始徒步,逆流而上。河水冰清玉洁,两岸高山倒映水中,如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把我们的心都融化了。河滩上,红红的野果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有云朵落入水中,水中的鱼儿犹如长了隐形的翅膀,在水中游弋。那鱼儿皆细小,是这片水域特有的鱼类,俗称签子鱼,又称沙沟鱼。

    无路可走了,面前是一个趟不过的水潭,潭水发着蓝光,深浅不可估量。两边的山体向中间靠拢,想要握手,却又够不着,便定格在那里,成为两尊永恒的雕塑。我们决定攀岩而上,越过这个深潭。到了潭水的对岸,换一个角度看那潭水,更如碧玉般晶莹。我们继续前行,峡谷愈加的窄小,山体更加的高耸,已经可以用遮天蔽日这个词了。我走在前面,忽闻水声乍响,见一瀑布仿佛一块白生生的玉石从云端飞出,一跌,再跌,三跌,乱玉飞溅,让人想起庐山的三叠泉来。

    这个瀑布绝对是我们的重大发现。

    至此,我们的华蓥山徒步穿越,在惊险和惊奇中完美收官。

    铜锣山传说

    铜锣山发源于达州市开江县。据说,此山有一处声似铜锣,故名铜锣山,但未曾得考。铜锣山在邻水又称为中山,是东西两槽的分水岭。为了结束东西两槽交通困难的历史,邻水人凭借钢钎、二锤,硬是掘开了卧龙坡山崖,打通了东西两槽。那卧龙坡山路,沿山体修筑,随弯就弯,爬坡上坎,险象环生。在老一辈邻水驾驶员记忆里,这里就是滇缅公路上的三十九道拐,犹如魔鬼路段。

    铜锣山虽然是邻水的中山,阻碍了东西两槽的交通,但由于它没有华蓥山矿产资源那么丰富,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山路修建。由此,铜锣山的原生态比华蓥山保存得要好一些。

    许是因为铜锣山自身也分为两条山脉,山中有一条平坦的岭谷,也被邻水人称为“槽”,有贵人槽、梁家槽、昌家槽。这些平坦的槽地,土肥水美,物产丰富,是邻水境内难得的良田沃土。铜锣山虽然缺了华蓥山的峻峭,却多了一份静谧,正是怡然自得过田园生活的绝佳之处。那里有一个属冷家乡的汤巴丘明清建筑群落,星罗棋布地修筑在铜锣山中的山丘上,其雕梁画栋、接骨斗榫,是明清民居的标本。这些人从哪里来,何时来的,为何那些怪怪的土语只在当地的老翁老妪中间流传……这些,都是吸引众多游客一探究竟的原因。我真心希望,这些古老的民居能够得到修复,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记得住乡愁。

    铜锣山不像华蓥山那么终日晨钟暮鼓,却滋生了更多的民间传说。在铜锣山中穿行,就是在传说中穿行。在这座山中的新镇乡境内,有一个神奇的天池,名叫金盆池,四周都没有水源,却偏偏生出这么一潭池水来。更奇的是,这池水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否天干,那潭绿莹莹的水,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这看似不大的一潭死水,却深不可测。据说有人想测出水的深度,用了99副萝绳绑着大石头往下放,硬是没有落到底。而在铜锣山的九峰乡段,却有不少的馒头山,在馒头山下,是一个个奇妙的溶洞,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九龙洞。于是,两个相距遥远的乡镇便由传说联系到了一起。传说,很早以前,金盆池是一座寺庙,寺庙里有两根竹笋。庙里有一个长老带着两个小沙弥,长老不许小沙弥去搬动那两根笋子,说这座寺庙是被一条龙顶起的,一旦搬动了那两根笋子,龙就会游走,寺庙就会沉入海底。一天,长老外出,小沙弥好奇,就搬动了笋子,寺庙瞬间就变成了金盆池。小沙弥问龙游到哪里去了,长老说,游到九峰的九龙洞去了,那里才是真正的龙宫。九龙洞我去过几次,那里的钟乳石的确可观,一度曾有五色的灯光打在它的身上,看上去确实美轮美奂,是不是龙宫的样子,我不知道。洞的尽头有熔岩形成的九条龙,这就是九龙洞得名的缘由。

    穿越铜锣山没有华蓥山那么艰辛,就像在山中散步。但由于山中多平地,往往让人感到别有洞天。我第一次穿越铜锣山的地方,就是铜锣山中两河乡的大河坝村。两河乡藏于铜锣山中,因沪蓉高速的贯通才走出深山。一次,我开车进入一条乡村公路,汽车拐弯抹角爬上一段山坡之后,眼前竟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村落密布,炊烟缭绕。远处的铜锣山,更是扑朔迷离,似有神仙出没。于是,我便邀了同伴,从这里徒步穿越铜锣山,一直走到了汤巴丘那条小溪流出的风景区清水谷。清水谷有个年过九旬的老翁,被儿孙怂恿到九寨沟旅游回来后,对人说,他年轻时的清水谷就像九寨沟。

    铜锣山也有我一直想去穿越而不得的地方,那就是御临镇境内的小三峡,现在更名为百龙峡。小三峡应该是铜锣山最著名的自然景观,因有了建文皇帝逊荒(避世隐居于荒野)的传说,便显得更加的神秘莫测。御临河将铜锣山一切两段,对面的山区可望而不可即。若是雨后初晴,站在崖上眺望,对岸的那方土地,云雾缭绕,虚虚实实,让人巴不得生了翅膀

    飞过去看个究竟。那个让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就是礞石槽。这个梦想,在今年春节后得以实现。

    一个春暖花开的双休日,我们驾车开过刚刚通车的御临河大桥,来到了峡谷的另一边——礞石槽。山中的路也是刚修不久,虽然路窄、弯急、坡陡,但基本上没有车辆通行,只有一路的原野芳香。我们把车停在一个村子前,前面就是峡谷了。我们徒步穿越到谷底,抬头仰望上面的观景台,观景台恍如云霄,显得那么的高不可攀。此时,在上面俯瞰峡谷时的心惊胆战没有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气氛包围着我们。

    古老明月山

    明月山在邻水境内分为两段,一段叫五华山,一段叫马蜂山。这两段山我们都去穿越过。

    说说五华山。五华山中有两处最为有名,一是黄草坪林场,二是泥汉坪。黄草坪林场有许多驴友去穿越,被传得很神,说那里山高林密,常常会迷失方向,找不到路出来。那时候,我的心还不静,一直下不了穿越的决心。当我心静了,打算去穿越时,却被一场森林火灾将它烧得光秃秃的,驴友的“迷路说”便成为一个笑谈。没有树木也有它的好处,就是可以极目远眺。站在黄草坪山上,远处无遮无拦,不远处的大洪河尽收眼底。而泥汉坪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电影《杨开慧》曾在此取景拍摄。泥汉坪开发的亮点,是它的遗世独存。其实,泥汉坪就是一个陷落的地块,一个巨大的天坑。

真正值得穿越的,是泥汉坪下面的倒须沟。所谓倒须,我想就是指的桫椤。我们从泥汉坪下来,去穿越倒须沟。沟中有大小不等的瀑布、水塘,植被茂盛,很容易滑倒。

    人们常说,任何旅游景点,不去后悔一辈子,去了一辈子后悔。风景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一份享受风景的心情。我走过许多地方,国内国外的都有,但我依然醉心于家乡的风景。在这片三山夹两槽的土地上,不知还隐藏着多少秘密,静等我们去揭开。以后的日子,我不仅要继续穿越邻山,还想穿越邻水,看尽邻山邻水的风花雪月。(张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