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昆山 > 黄炎培与昆山

黄炎培与昆山

2018-04-10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做出重要贡献。

         黄炎培在上世纪20年代就注重职业教育,这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1925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一份《试验农村改进计划》,列举了改进农村的二十一项事业,包括农事、工艺、义务教育、平民教育等。1926年5月初,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与职教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共同创办实验区。经过商议,他们决定把临近上海的昆山县徐公桥作为第一实验区,“以计划并促进徐公桥乡村自治、教育普及、生产充裕、娱乐改良为宗旨”。
  从1928年到1934年,在长达六年多的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的过程中,黄炎培组织职教社的教员和学员齐心协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例如推广农业技术、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迷信思想、筹资办理无息贷款、宣传卫生常识、预防传染病等等。

        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区明确提出了“富教合一”的指导方针。所谓“富教合一”,是指一方面传授致富方法,一方面让人获得人生实用知识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这种教育是跟着致富的方法走,以物质为基础的,不是谈空话大话,强迫人家不吃饭而去做好人。“富教合一”最重要的做法,是推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这是徐公桥试验区的最大特点。

        1928年徐公桥全区识字的成人为560人,1934年达到1524人,六年间增加了964人。在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村金融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的自治意识和文明生活方式也有了明显改善。  “问学茶香美,悬书米价同。无愁新税重,不问岁凶丰”,黄炎培在《徐公桥晓行》一诗中,满怀热忱描绘了试验区的景象。徐公桥几乎成了一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