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泾川县“五化”模式提升苹果产业“含金量”

泾川县“五化”模式提升苹果产业“含金量”

2019-06-18

       近年来,泾川县坚持把发展果品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按照“精准扶贫、产业先行”的思路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不懈扩规模、抓管理、增效益、创品牌,全县果品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8年,全县果园面积达到36.63万亩,全县果品总产量达到40万吨左右,实现总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43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到47.7%。
       一、目标化规划引导。在准确把握县情实际、紧密结合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优生区全覆盖、适宜区规模发展”的原则,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前沿技术和成功模式,精心编制全县果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果产业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制定了详细具体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按乡镇、分年度确定目标任务,明确了发展重点。按照“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红黄绿多色系发展”的思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推广烟富8号、烟富零号、弘前富士、蜜脆、维纳斯黄金、澳洲青苹等中早熟品种、黄色系品种和免套袋品种,促进了果品品种合理搭配,错期销售。按照现代果品生产要求,建立健全了《泾川县苹果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泾川县农药安全使用制度》、《泾川县果品准出和质量追溯制度》等果园标准化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管理,杜绝不合格果品流入市场。
       二、规模化建园经营。按照建设全国生态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有机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全国绿色果品出口基地和循环经济的模式,建成南部塬区20万亩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北部塬区现代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中部塬区生态果园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和川区山台地幼园标准化管理基地。把果园建设向土壤相对肥沃、距离村庄较近、便于管理的区域转移,建成了一批优质果品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积极落实果园生草、增施有机肥等关键措施,着力发展“牛沼果”、“猪沼果”,加快建设生态果园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现代果业栽培技术,加快转变栽培模式,建成矮化密植果品园区18处7256亩,为全县苹果高产高效发展和栽培模式改革探索出了新路子。
       三、标准化栽植管理。坚持以春季间作、夏季拉枝、秋季施肥、冬季修剪果园管理四大战役为重点,持续推行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深入开展“村村争创样板园、组组争创示范园”活动,大力推广应用以生草覆草、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为主的沃土养根技术、以起垄覆盖肥水偶合为主的抗旱保墒技术、以阳光树冠高光效树形改优技术、以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果实套袋、覆反光膜为主的提质增效技术。指导群众对4年生以下新幼园全面落实施肥覆膜、拉枝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促进幼园早挂果早丰产;对丰产园全面推广树形改优、平衡施肥、抗旱保墒、生草覆草等提质增效集成生产技术,大力实施“两减一增”、绿色综合防控、防雹防霜减灾工程,不断增加产出收益。目前,全县创建果园标准化管理32万亩,创建国家级标准园1处,省级标准园19处。
       四、链条化加工生产。以提质扶壮,持续发力,抓实抓好产业扶贫为根本,大力开展“筑龙强社行动”,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办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新型经营主体,先后建成果品加工、储藏、运销等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建成各类果品贮藏库4300多座,果品贮藏能力达到28.5万吨。全县现有农民果品经济合作组织达277个,参社人员3.6万多人,发展果品营销组织2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围绕促进体验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加大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狠抓果产业基地向景区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党原城刘、玉都康家等一批集苹果生产、苹果采摘、苹果销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五、品牌化市场营销。按照现代果业整体发展要求和市场新导向,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充分发挥“平凉金果”苹果标志产品和绿色果品的品牌效应,积极极组团参加北京“农交会”、上海“亚果会”、成都“农博会”等重要节会,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泾川果品知名度,目前,果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英国、加拿大、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累计实现果品出口创汇5500万元。立足泾川独特的区位优势,新建商品交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1处,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计划,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设立苹果体验店和直销窗口12个,与全国23个省市的430多名客商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