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大师”引领“校友”参与 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大师”引领“校友”参与 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019-09-03


 

摘要:为适应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企业密切合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建立“大师”工作室,引领学校专业发展;吸收在企业工作的校友参与,收集来自一线的真实资料,与学校教师、学生合作进行专业建设;通过承接科研课题、技术攻关,开发了许多实用产品,培养了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实施背景

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中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建立“校友”参与的“大师”工作室,对加强学校专业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为当地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

二、主要目标

(一)通过大师引领,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专业整体发展,为学生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二)通过校友参与,使学校教育紧贴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岗位需求,为学生创新明确方向、提供思路与方法。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和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工作过程

(一)引入“大师”,倡导“工匠精神”

1.引入“大师”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其中“大师”级专家在技能攻关、带徒传艺、技艺传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能起到带头和核心作用,能引领专业发展。

李世生,原介休市农机局总工,享受特殊贡献待遇的专家,在电子、电工、电器、机械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1984-1987年参与中科院农机研究所汽车内燃发动机功率油耗微机测定仪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开始担任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兼职教师,20年来,为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建立“大师”工作室

本着成为“教师培训的中心、名师成长的摇篮、师生对话的平台、科研创新的基地”的宗旨,建立“李世生大师工作室”,旨在给技能大师创造一个环境,提供一个平台,更好发挥大师在教师培训、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是学校专业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大师”工作室主要任务:

(1)立足学校和企业,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2)开展技术交流,形成科研与技术创新团队,为技术创新、教学改革等提供交流平台。

(3)开展技术创新,发挥“大师”在传承技能技术和推动现代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大师”工作室运行机制:

“大师”工作室的实施举措:

(1)聚焦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围绕示范校建设,工作室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科学设计每一个教学模块,明确每一个项目与任务。根据教学任务目标,精心教学设计;结合不同教师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工作室成员通过不断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途径,相互学习,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点。

(2)进行专题研究,整体特色推进


针对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根据教师代课情况和技能大赛项目,每个教师都明确了各自的研究课题。科学安排,专题研究,整体推进,形成特色。例如任鹏老师的光机电一体化课题,工作室经过研究,确定了教师提升的“三阶段”与学生训练的“六步骤”。教师提升的“三阶段”为研究国家、省技能大赛竞赛规程阶段、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阶段、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设计创新阶段,通过“三阶段”的学习与训练,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训练的“六步骤”为综合考察确定选手、根据特点制定计划、科学指导分步训练、校内交流取长补短、校际竞赛锻炼素质、参加大赛获得经验,经过科学指导和严格训练,在山西省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第九届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的成绩,并代表山西省参加国家技能大赛获得优秀奖。

近年来,指导培养的2名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都在各自的课题或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开展创新探索,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服务


根据学校确定的创新项目,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面向学生开展相关知识与技术应用的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工作室向学生开放,与老师一起共享设备,或演示或动手操作,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项目创新的设计思路与技术路径,共同制作与调试产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