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开启数字化平台 教育扶贫精又准

开启数字化平台 教育扶贫精又准

2020-05-21

      江山市利用“乡村空中学堂”建立“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收录扶贫人员、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力量、再送一程“五大数据库”,打通教育、民政、人力社保等10个部门之间数据“孤岛”,通过数据比对分析,互相验证识别,提高教育扶贫的精准度,同时为群众提供了政策“百宝箱”和政务服务“大超市”,群众通过手机即可实现扶贫信息“一端全知晓”。

       “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信息到户更精准“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按需定制”,"线上线下"全面推广平台APP应用,开发政策公开、资料下载、信息查询、扶贫动态、帮扶速递等功能模块,整合十部门扶贫信息,“点对点”文字、语音、视频个性化推送,短信数字回复、在线专家咨询、办事进度查询做到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即时办,全市808名基层治理全科网格员(扶贫联络员)送政策入户,做到了低收入农户政务公开全覆盖、政务服务"零距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我们利用教育扶贫数字化平台优势,及时采集沐川贫困家庭产业信息,使他们的猕猴桃、腊肉、魔芋、藤椒等“土货”以现摘即发、订单制作、产地发货等形式走出了大山,打通沐川农副产品销往东部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沐川农特产品进军东部和全国市场。目前,已有价值2000多万元的沐川农特产品销售到东部市场。



       “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对象识别更精准。“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综合考量,通过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江山市凤林镇某村有一户一家3口的农户向平台发起申请,要求给予教育扶贫资金2万元(教育系统党员赞助),该户主本人年老多病,一家人依靠儿子一人一年两万多元的打工收入支撑,而每年光医疗费支出就要一万八千多元。按照现有情况,该户是符合申报条件的。但通过平台大数据比对,发现其儿子徐根雄名下有一辆价值13万元的轿车,不符合教育资金扶贫申请条件,于是退回了该申请。然而平台把他儿子江山职业中专“农经”毕业,在某建筑工地打工的信息反映了出来,这种情况符合项目“结对帮扶”条件。据此教育局及时召开专题协调会,由职业中专牵头组成职成教帮扶小组,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徐根雄承包村里闲置的50亩山场,创办生态种养园,搞立体种养开发。去年一年共出售土鸡30000只,板栗6000公斤,鱼14000尾,种养经济纯收入达到了12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项目安排更精准。清湖街道清泉村是一个由6个乡镇、42个行政村、5个民族、106个姓氏“混搭”出来的下山脱贫移民村,全村有989户3870人,12个村民小组。为加快移民发展致富,确保下山搬迁户“迁得出、住得稳、富得起”,该村通过街道成校“乡村空中学堂”“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和村民学校全方位开展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培训。对接园区抓就业,积极引导农户外出进园务工,转移就业达80%以上。对接产业抓发展,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种养殖、白菇种植等产业,建有温氏养鸡基地10亩,鸡棚2850㎡,养殖规模近10万只;发展白菇示范基地5亩,年种植食用菌10万袋;同时积极建设来料加工基地,培育一级经纪人14名,设立加工点8个,有460余人参与来料加工,年发放加工费406余万元。对接项目抓经济,建设村民文体综合楼,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多元万。对接市场抓转型,针对该村下山脱贫土地稀缺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实际,街道成校适时组织村民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并指导村民开网店。如今,全村有300余位村民从事电商产业,村民们放下锄头敲起键盘,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创建衢州首个淘宝专业村,一年创汇1亿多,物流、包装等环节也风生水起,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淘宝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7年建村时的1480元提高到2017年的229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7年的零收入增加到2017年的3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教育富民”的发展道路。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电子商务专业村、卫生村、绿化示范村、档案管理示范村、清洁能源示范村、体育小康示范村、优秀来料加工专业村、精品“中国幸福乡村”等30多项荣誉。



       “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农技帮扶更及时。“乡村空中学堂”不打烊,“农技专递课堂、名师空中课堂、名校帮扶课堂”,“微课轮播”、“名师在线”直播教学,打破了时空地域限制,攻克了“历史悠久”的成人学习“工学矛盾”顽疾,真正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公平教育。长台镇农民郭新建5年前成功“摘帽”,属于“扶君上马、再送一程”教育帮扶对象,他通过反复学习“学堂”平台视频微课,建起“淘果园”网店,仅去年10月份网上零售一项,营业额就超过10万元。现在他逢人便说:“‘乡村空中学堂’”是咱贫民的‘致富学堂’。

       在江山,像“郭新建”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江山市凤林镇茅坂村徐明霞,一场大病让他成了残疾人,但身体的缺陷没有使他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在教育扶贫指导员的帮助下,他在本地承包600多亩大田种植水稻。“刚开始种技术各方面都是门外汉,根本不懂的,慢慢请教师傅,多问多做,镇成人学校帮助请来了农技专家、农业局领导,他们都会来支持的。后来成校的徐老师还帮助我给手机安装了APP,建起了‘乡村空中学堂’,这样我就更方便了,成人学校老师、农业技术人员、还有大学教授他们随时都能指导我田间生产和防病治病”徐明霞介绍道。去年徐明霞的水稻平均亩产900多斤,总产量60多万斤,向国家出售商品粮13万斤……,谁能想到创下这些业绩的是一位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人、昔日的贫困农民呢?



       “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暖心服务更周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许多刚“摘帽”的农民又“愁上头”。“速递寒门”教育扶贫阳光服务平台与“乡村空中学堂”无缝对接,“三个课堂”所有资源“全部免费”开放,“农家微店”、“金牌导师面对面”……涉农平台帮助农民“架起金桥”,解决非常时期农产品卖难、企业用工难等问题,农民们笑了。大陈村支部书记汪衍君如是说:“乡村空中学堂”的“三个课堂”平台就像一个“教育大超市”,里面有6大块、80多项知识,其中“专家讲座”800多集、乡村振兴网上讲堂(视频课件)20多个系列、5分钟小视频课程1万余门,这些涉及千家万户的“三子”(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四全”(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全免费)、“五味”(真味、甜味、泥味、趣味、情味)知识,不仅增添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而且为我们下一步复工复产栽好了“摇钱树”,这样的教育暖心、我们打心眼里满意!

 

 

作者:徐贵祥  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