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罗汉菜的推广

罗汉菜的推广

2015-09-02


——南翔镇经科教(燎原)项目工作总结

    作为南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从2004年至今,南翔镇经科教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对罗汉菜的“重生”到“燎原”——推广,作出了很大努力。
    一、罗汉菜的重生
    (一)关于罗汉菜的记忆
    因为是冬季采摘腌制,所以解放前至解放初期,罗汉菜成为了老百姓冬季餐桌上的主打菜。当时南翔的大昌成等老字号商铺不仅自己腌制罗汉菜,也收购民间腌制好的罗汉菜。经过统一封装后,不仅销往南翔周边的镇,还送往上海城隍庙等处销售。当时也没有注册商标,只是在久而久之的传统销售中自然形成了“南翔罗汉菜”的品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搞大跃进,加上全面推广农药和除草剂,使“罗汉菜”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以致最后竟绝了踪迹,成了老一辈人无法淡忘的回忆。
    (二)“拯救罗汉菜”工程
    2003年6月,“珍惜野生蔬菜—罗汉菜的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的课题在嘉定区科委正式立项,得到了南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南翔镇经科教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陈根龙同志就是研究小组其中一员,他不仅是罗汉菜踏上重生之路的见证者,也是拯救罗汉菜的播种者之一。
    2004年,陈根龙同志打听到翔二村的徐芹妹老人找到了野生罗汉菜的种子并开始繁衍,便购买了罗汉菜的种子,在南翔镇劳技中心开始小面积试种,罗汉菜终于重燃香火。
    二、罗汉菜的燎原
    (一)社会关注和政府扶持为燎原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推进动力
    作为南翔镇的农田保护区新丰村,部分家庭有依靠种罗汉菜增加收入的积极性,镇政府、镇经科教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等部门在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等工作中,给予了政策上的引导和技术上的指导。
    南翔镇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经燎原计划办公室多方寻觅和培植,罗汉菜种子发育栽培技术终于获得了成功,濒临灭绝的南翔罗汉菜有望获得重生,重回餐桌。这对我们的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二)燎原计划办公室的参与为项目落实发挥了指导作用
    作为燎原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南翔成校和农科站充分发挥在实施经科教结合和燎原计划项目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燎原计划办公室除制定项目实施的计划、参与项目的考核之外,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罗汉菜的后期加工和处理中。
    (三)新丰村妇女种植队的示范为项目推广发挥了激励作用
    镇燎原计划办公室育种成功以后,2006年8月在新丰村开始小面积试种,镇农科站为试种工作展开了技术指导。当年成熟产品由农科站以14元一公斤的价格统一收购。2007年逐渐发展到几十户村民加入到种植罗汉菜的行列当中。她们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一年种植两季(8月至10月中旬为一季,10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为一季)。
    三、罗汉菜的推广
    今年由成校、镇农科站、新丰村等相关部门共同制订计划,实施罗汉菜的继续推广。由新丰村妇女干部和种田能手领衔,成立志愿服务队,深入到不同的村组传授经验、进行技术交流。大家互相交流、帮助、支持。现在,大家除了种植以外,还自家腌制,互相品尝、交流经验,“罗汉菜”已经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开胃菜。
    四、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一)鉴于经费、人力、物力等客观原因,一些成功的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在生产上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田越来越紧张,大面积项目实施难度正在逐步加大。
    (三)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在抓点和跑面工作上还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真正把技术推广到每一个农户、落实到每一个地块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对项目实施的思考
    “罗汉菜”的种籽发芽和大面积种植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但要市民和市场接受还需要涉及资金投入和市场化运作问题。当年名震江南的“沪郊百宝”大多面临这样的困境,有些甚至濒临绝境,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一)政府必须重视“沪郊百宝”的现状,出手“救市(市场)”。在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市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对曾经名震江南的“沪郊百宝”应从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重角度加以培育。
    (二)政府既要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又要鼓励科研部门投入加工研制的经费,使“百宝”的营养价值得到发挥和认可。通过社会途径进行市场营销的策划。使百宝为农民增收,为市场增色。
    (三)政府部门和立法部门,对诸如“罗汉菜”一类的传统名特产品,应当予以重视、给予实质性的支持。通过“沪郊百宝”的品牌效应,为发展现代农业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