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甘南模式”解读

“甘南模式”解读

2017-11-03

——甘南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解读

 

一、精准调研明需求:

2014年4月,我校组织了“百村千户万人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农民的教育需求,也拉开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序幕,形成综合调研报告,通过调研,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民对国家政策支持、了解的双向需求,对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以及自身农业技术提高、素质提升的五大方面的迫切性,同时更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精确方案定目标:

根据调研结果,出台了《甘南职教中心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方案首先确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把培养对象定位在全县种养殖大户、合作社领办人及家庭农场主等具有强烈的主观学习愿望、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或经营创新意识的人,以强带弱,培养新时代农村的新一代“地主土豪”。

按照国家标准: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现代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基本特征:

1、市场主体。2、全职务农。3、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4、能创业。5、较大经营规模,较高收入。6、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

基本素质:

1、新观念-主体观念、开拓创新观念、法律观念、诚信观念等。

2、新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3、新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

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

其次,方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课程标准也进行了精确定位,即:因需培养,按需施教。

三、精品课程建体系:

(一)组建师资团队:与省农科院、省畜研所签约,组成由专家教学团队,对接农业产业标准,量身定制适合农民需求的课程,形成课程反馈生产,生产反馈于课程。

(二)课程体系建设:微课程录制超过300条,手机公共平台利用,校本教材开发,“甘南头条”APP软件等,实现了线上线下全程跟踪,产前、产中、产后动态化服务。

四、精细教学重实施:农时决定课时,学情决定形式,依据农时安排授课时间,依据学情确定课程内容。采用定点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和在线课堂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深受农民学员欢迎,甘南职教中心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五、精心评价立标准:

建立了以学分认定标准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把农民学员的思想转变和能力提升作为了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

思想上,首先,农民学员的视野打开了,视角更广了,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国际农产品竞争格局、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黑龙江及本地区社会发展对农业的新标准、新要求等等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其次,真正把务农当作一种值得热爱的职业来对待,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2017指出的“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精神实质。另外,终身学习的意识建立也至关重要。

能力上,主要实现了由脱贫到致富,由致富再到带动引领其他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能力得到提升,产业规模得到扩大,产业链逐步完善,经营手段不断丰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总之,“精准调研明需求,精确方案定目标,精品课程建体系,精细教学重实施,精心评价立标准”,涵盖了甘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全过程,紧紧围绕需求这一核心和主线,依据地情和学情,因需培养,按需施教,发挥了职业教育的优势和职能,打破了传统培养模式,有破有立,特色鲜明,创新明显,效果显著,上承国家政策号召,下接地气实际需要,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领域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