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赞!为了这艘船,福安老者坚持了近60年……

赞!为了这艘船,福安老者坚持了近60年……

2019-04-12

      福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市有一位76岁老者,对福船技艺情有独钟,为技艺传承、保护始终不渝坚持将近60载,目前在广东、福建设有三个福船工作室,五年来,在闽东老区指导学生上百名,制作福船船模超过60多条……

   从17岁开始 持之以恒60年与江相伴,以船为业。郑文祥从小就生长在福安市下白石镇六屿村(岛),亲身感受父辈舟楫生活,17岁时走上了从事福船设计和制造之路,近60年从一名学徒成长为闽东造船厂等多家船厂的技术人员。谈起木帆船制造,郑老仿佛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


      木帆船为何又称福船?郑老介绍说,这主要与船只地域,以及生产特点有关,古代福建制造的木帆船,船体密实,吃水较深,稳定性好,适合江海航行。古代木帆船三大舟船,与之齐名的还有沙船、广船。

      从家乡六屿岛、下白石、湾坞等民间造船厂到闽东造船厂,从一个小工(普通工)做到设计、技术员,可以说成长的过程中,郑文祥每个工种都干过。

     旧时造船师傅大都不识字,造船方式和自身体验无法用文字流传,修造过程凭记忆和经验,没有精确的图纸和量度数据。对经验丰富的造船师傅来说,单凭记忆就可以指挥工匠做出一艘小型木船。福船的闽东船型有毛缆、且仔、乌艚、长艚、透垛、艋艚、围缯船等。


      白马河是闽东最长的一条江河,它上游可以追溯到浙江省庆元,下游汇流到官井洋乃至东海。这个历史上被称长溪流域的两岸孕育了许多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福船(木帆船)为这个流域文明交流、交往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

      古时福安陆路交通不方便,天然水道成为人们最便捷的交往,水上交通运输工具以木帆船一时兴起,最兴旺时白马河畔赛岐、甘棠、下白石、湾坞等乡镇,以及溪尾、溪潭等多地都有生产福船的造船厂。

     遇上造中大型的木船,主持师傅(师傅头)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世代相传的营造方式,用篾笔在木板上画一个十分粗放的草图,把船身分成前、中、后三个部分(更大型的分成前、前中、中、后中,后五个部分),边制作边调整,按照船东的要求,最后把船造出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机器动力逐步普及,传统木帆船也随之发生变化,先是变成木壳“机帆船”,有风驶风,无风用机器,大大减轻了船工的劳动强度,再后来木船不再竖帆,完全变成机动船。

 

   “这是船头、中间船舱、那是帆车、船后是生活区、船尾的是舵……”郑老师站在船模边给学生讲解福船的基本构造。

       聘请郑老师来我们学校上课,也是一种机缘巧合。”福安职业技术学校的党支部副书记吴国武老师说,2014年学校准备开展木船修造技艺和非遗“水密隔舱”制造技艺的传承项目,在全省找人才,拜访了一位泉州有名的民间木船制造大师。对方说,木船近年来的订单越来越少,我国木船修造技艺行业生存艰难,而且造船又是辛苦活,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以这种状态发展下去,木船制造的确会后继无人。

      对方还告诉他们,福安当地木船制造技术并不比别的地方逊色。回来后,他们了解到70多岁依然执着福安木船修造技艺一线的郑文祥,马上与其联系协商,一起共同保护和传承福安木船技艺。

      学校想法与自己的理想信念完全吻合,年事已高的郑老师最后答应学校的邀请。


      把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搬上”学校课堂,让学生了解“水密隔舱”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技艺,实现传统文化技艺的创新和优良文化的继承发展。

    “‘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将船舱隔成若干小舱,每个小舱彼此密隔,互不相通。这种将船身分割为多个独立部分的结构方式具有许多优点,至今仍为现代造船业采用。”为传承木帆船的制作技艺,他把几十年来呕心沥血手绘和制作了多种样式的传统木帆船图纸、模型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同时编写了传统木帆船制作技艺手稿,记载木帆船制作过程。

      学校也腾出二个房间作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兴趣班,同时,还聘请民俗专家开展“福安民间船舶修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主题讲座,学校组织编撰了《水密隔舱福船技艺》教本、《闽海赛江》等,每周安排三节课时,全面拓展兴趣班学生福安木船技艺和福船的知识。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生雷泽宏说,随着现代造船业的蓬勃发展,这种古老的手工造船技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雷泽宏还表示,通过学习,已经初步掌握“水密隔舱”船模型制作要领,并且也对福船制造技艺产生浓厚的兴趣,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造出二条福船的小船模,他现场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爱不释手的作品。

      福安职专的福船技艺兴趣班,也深受女同学的喜欢。“以前我性子急,没有耐心做事情,从来没有把一件事完整做好过!”郭晶晶说,自从参加学校福船技艺兴趣班后,自己学会许多,特别郑老师认真、仔细指导学习福船制作,耐心和蔼地指出错误,现在渐渐做任何事都有了信心和毅力。

     吴国武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潮起,赋予了福船一个新的角色。从原来单一的载客运货,延伸到新时期的观光旅游、学术研究、以及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研发衍生产品,积极推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产业产品,为学生以后就业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坚守60余载郑老师,先后被评聘为福安市十大民间工匠、传统木帆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民间工艺大师;以及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中国木船专家顾问,福安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