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积极探索校企多元合作,努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积极探索校企多元合作,努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2018-08-19

近年来,丰城市中等专业学校在丰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协助下,抓抢发展机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索,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校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校企多元合作,三种模式破难题

中职学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重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如何确保学校既能招到生,又能留得住,并且让学生就好业,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多元合作,采取“两厂一地”三种模式破解学校发展难题。


一是“校中厂”模式。坚持“引进一个企业,开设一个专业,服务一个行业,促进一个产业”的办学思路。学校成立专业部,实行以专业群为单位的垂直管理。由每个专业部引进企业入校,如机械部引进丰城兴联实业、河州五金加工厂,汽修部引进新城汽车修理厂,服装部引进福建祥意服装生产企业,物流部引进申通物流丰城公司总部和红客通快递公司,玉雕、烙画专业引进深圳燕青玉雕公司等。目前,共有九家企业在我校设有“校中厂”。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预留设备、生产线供学生实训、实习。专业部与教导处根据专业特点,对学生实训、实习、顶岗生产实行学分制管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进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了解,提升了认可度。


二是“厂中校”模式。重在强化教学与生产结合。我们分别与江西华伍、江西好帮手电子、江铃汽车、香港捷和电机等企业,联合开设定向培养“冠名班”,共建“厂中校”,把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实现“学中做”,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明确目标定位,增进对企业的感情。


三是“就业实训基地”模式。学校就业处派专人长期定点珠三角、长三角及省内、市内园区企业,摸排信息,了解市场,洽谈合作,跟踪服务。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建立联系点,与120多家企业保持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我校被20多家知名企业列入实训用工首选学校。


二、产教深度融合,共享共赢共发展


由于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获得了共赢共发展。

学校规模从2012年的500余人,发展到3300余人,力争到2018年,学校规模在全省县级中职学校中处领先位置。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学生就业形势好,学前教育、机械制造、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我们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围绕就业趋势开课程。2016年暑假经严格面试筛选,从500余名报名学生中录取108人就读北京商鲲高铁服务班。2017年新开无人机驾驶、3D打印、服装表演与展示等专业,以建设“丰城中专附属幼儿园”为契机,拟将学前教育打造成学校首个千人规模专业部。


学校主动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年前,派出两批近百名学生到香港捷和电机深圳厂区参加培训,这些学生将成为丰城厂区首批员工。为捷和电机招聘、培训几十名电焊、氧焊技术工人。共派出学生近千人次解决江西好帮手电子科技公司用工的燃眉之急。学校在寒假抽调人员为华伍股份公司培训60余名高空作业工人。园区企业举办年会、厂庆、迎新等大型活动,学校派老师编排节目、指导演出,师生出节目与企业联欢。

学校和企业通过互动互助,合作融合,实现了共享共赢,推动了共同发展。


三、服务地方经济,有为有位有信心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这是我们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一直以来,我们立足高新园区,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为丰城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


几年来,我们为本地企业进行员工岗前培训一万余人次;积极参与和美陶瓷、斯米克陶瓷、新海洋电子等新入丰城企业首批员工的招聘、培训工作;配合人社局、扶贫办、农业局等单位开展“两后生”培训、农民工培训;与市安监局合作,完成3500余电工、钳工、焊工、高空作业等特殊工种社会人员的培训、发证、验证工作;配合宜春市民政局,完成2347名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为全市103家酒店服务业5000余名员工进行规范培训;为全市乡(镇)公办幼儿园及部分民办幼儿园提供300余名合格教师,安排近2000名幼师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学校还成立了“丰城金赣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企业免费提供信息发布及用工咨询。


我们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高新园区管委会、人社会局、民政局、财政局、安监局、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市委、政府、市教育局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去年3月8日、12月20日,两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参加的教育工作现场办公会议明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速职业教育发展,并分别就学校招生、校园扩建、教师聘用及工资标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予以政策保障和扶持。学校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我们对学校的明天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