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整合培训资源 创新培训方式 全力打造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整合培训资源 创新培训方式 全力打造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018-08-19

近年来,丰城市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坚持把服务“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摆在工作首位,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工作抓手,在学习借鉴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全市涉农培训资源,构建培训网络,创新培训方式,全力打造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一、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培训体系


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提高效益、构建平台”为原则,以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为宗旨,综合各部门培训力量,构建“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将人社局、农工部、农业局、畜牧水产、农机局、供销社、妇联、团委、科协等部门涉农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具体做到“六统一”:①统一经费管理和使用。②统一汇总培训计划。③统一师资组建和调度。④统一分配培训任务。⑤统一教学常规管理。⑥统一考核验收或技能鉴定。具体项目包括:①人社部门的失地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新生农村劳动力的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培训、家庭服务业培训等就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录用农民工人员岗前培训及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②农工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③农业局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④团委、妇联的农民公益培训;⑤畜牧水产部门的畜牧兽医人员培训;⑥农机局的农机驾驶与维修培训,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涉农培训等。二是组建农民学院。2017年9月14日,在丰城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由丰城市农业局、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畜牧水产局、丰城中专联合组建丰城农民学院(在丰城中专增挂丰城农民学院的牌子)。2017年11月21日,农民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江西省教育厅、宜春市教育局、丰城市相关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农民学院下设办公室于丰城中专,从市财政局、教育局、人社局、农业局、畜牧水产局、丰城中专等部门、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农民学院牵头负责具体的培训计划制定、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档案建设、后期跟踪服务等。培训结束后,由市农培办、相关部门和市财政局负责组织考试考核及项目验收,由农民学院发结业证,相关部门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以及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证书等。三是构建“三位一体”培训体系。在丰城市级设农民学院的同时,各乡镇(街道)设农民学校,村委(社区)设农民培训教学点,形成“市有农民学院、乡有农民学校、村有农民培训教学点”的“三位一体”培训体系。农民学院截止目前,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其中家庭农场主6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960人,农业企业骨干18人、返乡涉农创业者21人,而且涌现了一批如雷应国这样的优秀典型。


二、突出培训重点、注重分类指导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等为对象,力争用5年时间将其轮训一遍,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支持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结合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尤其是肉牛、油茶、麻鸭、食用菌、有机米等产业,以农村两委干部、产业发展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为主要对象,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发展的先进典型村为依托,按照“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养模式,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不断提高农村带头人增收致富本领和示范带动能力。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按照“订单培训”的工作机制,以农村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为主要对象,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档次、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复合型和知识型人才,提升广大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稳定就业能力。四是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围绕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以种养殖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技服务人员、家庭农场从业人员、产业脱贫带头人等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和农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肥药的推广运用。五是务工农民岗位培训。围绕我市工业主导产业,立足于培养职业蓝领队伍,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强文明施工岗位操作培训;依托企业培训机构,深入开展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工作,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业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切实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六是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以中等教育及以上学历的返乡下乡创业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以及农村务农青年为对象,开展为期3年的培养,其中培育2年、后续跟踪服务1年。加强对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吸引年轻人务农创业,提高其创业兴业能力。七是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和我市提出的“电商换市”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培养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


认真分析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和从业情况,不断改进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创新培训内容设置。注重培训内容创新,实现从单纯技术培训转向生产经营、管理营销、市场、品牌、财务、政策、心理、职业道德等培训转变,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依托“空中课堂”,采用互联网、微课等形式,开展网上辅导和在线教学;依托“固定课堂”,利用农闲、双休日等时节,组织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和集中答疑解惑;依托“流动课堂”,将教学资源巡回送到农民学校、教学点和合作社、社区、田间地头,现场教学,做给学员看,示范学员干。以及弹性学制,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三是开展“集中式”培训。根据不同的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巡回式”指导。跟踪服务指导员分产业、分地域、分类型深入田间地头、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巡回指导,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着力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跟踪式”培育。对种养大户推行“2+1”跟踪培育模式。即一个技术指导员和一个行政帮扶员(驻村乡、镇、村干部)对接一个种养型新型职业农民,为其提供“二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与指导。对农民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经营者推行“1+10”跟踪服务培育模式。即聘请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指导员开展跟踪服务,每个技术指导员负责同一个乡镇的10户学员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指导服务。四是采取“微信+”服务。建立微信与qq平台,上联专家,下联青年农场主,横联农资供应商。在微信群里探讨农业发展前景、交流农业技术、提供产销信息。现在开通了“丰城市乡镇工作群”、“丰城市有机农业发展交流群”、“丰城市农业联盟群”等微信网。“互联网+”学习。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网、江西农业信息网、宜春农业信息网及“农家书屋”等多种形式,精选著名专家,组织学员在家开展视频教学,传播教授发展家庭农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产品,有效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四、重视配套扶持,强化监管跟踪


一是加强培训监督管理。调整农民培训资金管理办法,使之进一步适应培训重点调整、培训体系调整、培训层次调整的需要。严格培训对象审核、办班管理和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举报网络和举报电话等监督机制,对虚报培训业绩和培训质量的地方和机构,相应扣减培训补助资金并追究责任。对违反规定的培训机构,取消承担培训任务资格。二是完善信息跟踪服务。坚持教育培训与创业就业两手抓的原则,确保培训真正取得实效。一方面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库信息更新,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上下功夫,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维护,提升人才入库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及时发布企业培训和招工的信息,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三是创新考评验收办法。在新常态下,为提高培训质量,公正有效评估农民素质培训的绩效,在有些培训项目上拟引入第三方评估的考评验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