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改革创新 加快发展 助力“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

改革创新 加快发展 助力“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

2015-11-12

       按照教育部关于创建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要求和北京市教委对申报全国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工作的具体部署,房山区认真总结了近年来职成教育工作。现将房山区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的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区域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全区常住人口101万,其中,农业人口34.2万。房山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有“北京人根祖、北京城之源”之称。今天的房山正以“首都高端产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崭新面貌崛起于京西南大地。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从房山实际出发,把发展职成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市民素质明显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成为全区的共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成教育工作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大力推进农村职成教育并创建示范区我们形成了四点共识:

㈠大力推进职成教育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当今社会的潮流。实现终身教育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而职成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发展职成教育,才能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形成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随着我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山区工程的相继完成,大力发展职成教育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㈡大力推进职成教育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随着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深入,我区产业结构正在加速转变。煤矿、灰粉厂、石板厂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加速退出,传统农业不断萎缩,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富余劳动力。根据“一区一城”的功能定位和五大园区建设需要,劳动者素质亟待提升。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职成教育,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

㈢大力推进职成教育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升新市民综合素养的内在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区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口流动加速并向城镇集中,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了城镇,从平房搬上了楼房,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其文明素养却远没有跟上城市建设速度,劳动技能亟待提高。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职成教育,全面提升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

㈣大力推进职成教育是推动学习型房山建设和全面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区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对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需要我们大力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干部人才队伍,着力建设一批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学习型组织,着力提高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效能。而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必须承载在职成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大力发展职成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学习型房山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主要做法

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我们立足长远,进行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采取了以下主要做法:

㈠纳入发展规划,健全组织机构,为职成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⒈纳入发展规划。区委、区政府将职成教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两个五年规划,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以加快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为中心、壮大学前教育、做强基础教育、搞活职成教育、发展社区教育、扶持民办教育,引进高等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构建与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建设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制度规范,不断增加全体居民受教育的年限,提高全民素质和水平。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完善区、乡、村三级职成教育体系,增加汽车、化工类学科设置,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培养一批适应房山区产业结构需求的适用型、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⒉健全组织机构。2001年机构改革时,撤销文教委、教育局、成教局,成立教委,这为统筹全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推动职成教育的发展,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四大部门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委、办、局一把手为成员的职成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委。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职成教育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职成教育工作重大问题。办公室负责职成教育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了党政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三级管理体制。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推进职成教育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㈡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思路,谋划职成教育发展

1.进行顶层设计。早在2001年,房山就确立了教育发展的“1123”工作思路。思路中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一个理念——终身教育理念,构建一个覆盖所有人群的、多元的大教育体系”。在这个思路引领下,全区把教育划分为“公共教育、准公共教育、民办教育”三大板块。把职成教育作为准公共教育板块纳入大教育格局,提出职成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工作目标。“1123”工作思路的确立,为推进全区职成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⒉明确新时期工作思路。在经历扫盲教育和学历教育高峰期之后,2007年,根据职成教育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实际,经过广泛调研,系统思考,房山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农村职成教育工作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一个网络,搞好六大板块工作”(职成教育要围绕直接为“一区一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这条主线;为满足市民各种学习需求搭建学习平台;构建方便全区人民学习的区、乡(街、镇)、村(居委会)三级职成教育网络。突出搞好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乡校业务指导、学习型组织创建、社会化考试六方面工作,为“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随着房山发展进入新常态,继而提出了职成教育的“五大”服务领域(服务产业转型,提升劳动者素质;服务城市化进程,提升市民素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学习型房山建设,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各类资源的互联、互通、互享),指明了职成教育的发展方向。

㈢深化三项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增强职成教育发展活力

21世纪以来,我区大力做强基础教育,壮大学前教育,搞活职成教育。特别是2009年,我区以职成教育发展为主题,召开了教育大会,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意见》,职成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

1.深化成教中心改革。根据房山教育“1123”工作思路和新时期职成教育工作思路,把原成人教育局变为区政府直属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更名为房山区成人教育中心。按照“六大板块”工作任务,调整内设机构,转变内部5所学校和社考办职能,分头推进六大板块工作。同时,创造性地成立了具有法人资质的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指导中心、乡校业务指导工作站,拓展了成人教育工作领域。另外,解决了积存已久的人事、债务问题,并投入4千万元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成教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北京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

2.深化乡校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市缺乏统一政策的情况下,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我区实际出发,区编办、人事局、财政局、教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成立乡镇(街道)社区成人职业学校的通知》,决定在全区23个乡镇(街道)各成立1所社区成人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乡校),学校为区教委所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相当于正科级建制,教职工从中小学分流教师中加以解决,办公经费由区财政核拨,从而彻底解决了乡校的法人资格和编制问题,实现了我区职成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3.深化中职校管理体制改革。我区先后进行了多次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截止到2003年,区域内12所中职校调整为3所,分别是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房山职业学校、社区服务与管理职业学校。但3所学校3种体制。2009年,根据我区发展实际,将3所中职校改为2所。其中:教委直属的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保留,继续加强建设;房山职业学校从成教中心剥离,划归区教委直属;取消社区服务与管理职业学校资质,将其改为区卫生局下属的培训中心。本次改革彻底解决了区域内三校三制问题,并为今后集中力量改善2所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创造了条件。

㈣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提高职成教育规范化管理水平

1. 完善工作机制。在推动职成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重点完善了三个机制。一是完善经费投入和监管机制。区财政每年投入成人教育经费609万元,其中:农民培训经费19万元,社区教育经费97万元,学习型房山建设经费493万元,超过了人均5元的示范区创建标准。严格执行区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和成人教育的政策,其中:2011年投入4981万(教育费附加总额16271万元),2012年投入6345万元(教育费附加总额20438万元),2013年投入7407万元(教育费附加总额21965万元),2014年投入14444万元(教育费附加总额48174万元)。企业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其中用于培训的比例达到75%。同时,对职成教育经费实施有效的监管,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适时进行内部审计,重大项目由区财政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将成教中心纳入区二级班子综合评价考核。将职教中心、23所乡校和2所职业学校纳入区政府教育督导范畴。三是完善表彰奖励机制。每年对职成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机制的完善,保证了职成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2.健全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职成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培训需求调研制度、职成教育督导评估和检查制度,职成教育教学管理和工作制度、职成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制度、职成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制度、职成教育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制度等,有效地规范了职成教育的办学行为。

㈤加强乡校建设,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构建职成教育三级网络,是推动职成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加强区成教中心、职教中心和村校(市民学校)的同时,着力加强了乡校建设,主要做了10项工作:

1.破解乡校校舍独立设置难题。2006年以前,各乡校没有独立校舍,多借用乡镇(街道)会议室或普通中小学校舍办公。为了解决校舍独立设置问题,从2006年开始,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实施山区教育工程(投资3.78亿元,在城镇地区新建2所、整体改造2所寄宿制中学,将山区9所中学一次性外迁;将山区31所小学一次性集聚为14所)的契机,利用腾退的校舍资源,用于发展农村职成教育。截至目前,全区23所乡校基本实现校舍独立设置,其中,新建1所,由撤并中小学改建17所,由其他资源改建5所。

2.落实乡校人员编制。我们在未增加编制和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完成了乡校干部教师的足额配置。为每所乡校配备校长1人,主任1人;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按乡镇(街道)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三比例配备,乡镇(街道)人口总数不足2万人的按6人配备。按照这一标准,共选派156名中小学教师充实到各乡校工作。既解决了乡校人员配备,又解决了中小学教师超编分流问题。

3.建立乡校经费二级投入机制。为了保证乡校顺利开展工作,我们建立了区、乡两级经费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核拨乡校办公经费;各乡镇(街道)政府每年向乡校拨付专项培训经费,乡镇(街道)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年拨付不低于10万元,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年拨付不低于5万元。

4.推动乡校高标准建设。市教委从2006年开始评选市级示范性乡校。凡通过评估的乡校,市教委给予80万元的奖励。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动员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积极改善乡校办学条件,参加市级评估。截至目前,全区23所乡校中,已有21所成为市级示范校。各街、乡(镇)用于改善乡校办学条件的资金达1.2亿元,获得市级奖励资金1520万元。今年,我区又有2所乡校申报市级示范校评估,评估通过后全区将实现市级示范性乡校全覆盖。

5.明确乡校工作任务。根据乡校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了乡校“1286”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包括:落实一项培训工程(开展中高等学历教育,落实学历教育提升培训工程),立足两项自主培训(一是围绕街、乡镇主导产业和工作重点,独立开展各级各类自主培训,为街道、乡镇党委政府服务;二是围绕农民培训需求,独立开展各级各类自主培训,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全面发展服务),推进八项辅助培训(辅助街道、乡镇有关科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业资格、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法制、人口教育、妇女培训、文明礼仪8项辅助性培训),加强六项基本建设(加强村校、学习型组织、硬件与信息化、师资队伍、规章制度、教科研6项建设)。

6.拓展乡校服务领域。在落实乡校“1286”工作任务和规范乡校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乡校的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和延伸,乡校现已成为成人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镇域内教育的中枢、各类学习资源的集散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交汇点、学习型乡镇和学习型组织创建指导中心、市民终身学习平台。

7.成立乡校业务指导工作站。为了加强乡校业务指导,由区编办批准,成立了具有法人资质的乡校业务指导工作站,与农广校房山分校合署办公,共设9个编制,负责乡校干部教师培训、教师业务考核、乡校业务工作考核、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开展教科研等工作。

8.出台规范化管理文件。相继出台了《乡校管理规程》、《关于加强乡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乡校自编教材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使乡校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9.构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市民学习需求,以民俗旅游、种养殖技术等为重点加强乡校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自编教材100册。截至目前,已完成《农家菜制作集萃》、《蜜蜂养殖》等自编教材83册,其中:3册教材已公开发行。这些教材在培训中得到广泛使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市民的好评。

10.强化乡校工作考评。将乡校工作纳入区政府教育督导范畴。从政府重视、办学规范、办学职能、办学绩效四方面进行考评。从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乡镇(街道)政府进行考评。考评机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乡校的发展。

㈥加强专业建设,强化校企合作,提高职校内涵发展水平

⒈加强专业建设。开展全区中职专业建设与发展专项调研,规范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立足服务高端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积极打造汽车、印刷、物流等优势专业。目前,2所学校共开设专业42个,仍在招生专业11个。1个专业(平面媒体印制技术)被确定为北京市中职示范专业,2个专业(汽修、工民建)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专业(平面媒体印制技术、汽修、工民建、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学前教育)被确定为区级骨干特色专业。同时,在以“工作过程导向”理念指导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建设得到了同步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办学特色日益明显。2项专业教学成果获得市级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⒉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全区中职专任教师208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57人,师生比达15: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8%,高级职称教师占25%,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为85%。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可以满足教学和各类培训工作的需要。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每年教师人均培训经费均在1000元以上。在专业课教师培训上,依托市相关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校,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以及相关专业知识领域的培训;结合市中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先后选派20余名中职骨干教师赴德、法、英等国进行专项提高培训;制定并落实了教师下厂实践制度,采取专业教师轮岗的形式,定期到企业实践并进行技能升级。在文化课教师培训上,与北京教育学院职教学院携手开展中职文化课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北京职成教研中心开展的课程改革培训;开展全员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另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职校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活动,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区级职业技能大赛。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⒊促进中职招生和就业。政府加大中职招生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植力度,并将中职招生工作纳入中学评价,确保了中职招生数量与质量。为了拓展学历教育服务对象,依托中职学校资源优势,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广泛开展了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受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农民的好评。为了促进中职学生就业,开展用人市场需求调研,深化校企合作,使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学生双证书率、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5%以上。

⒋强化实训基地建设。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3亿元用于中职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了汽车、工民建、印刷、物流、旅游、财会、现代服务、动漫8个专业实训基地,生均仪器设备价值达到4000元以上,满足了师生开展生产性实训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实操技能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⒌开展校企务实合作。两所中职校与企业共同研究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分别与长安汽车、京西重工、华嬉云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京东物流等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达成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建立了学生见习、顶岗实习、考试取证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基地建设合作、课程研发合作、师资培养合作、培训认证合作、招生就业合作”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截至目前,已与12家大型企业、43家中、小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创造了经济发展、专业发展等多种效益。

⒍促进中高职衔接。采取单考单招和携手高职院校“2+3”和“3+2”等形式,为学生学业深造和技能提升创设有力条件。三年来,向高一级院校输送新生721人,单考单招升学率稳固保持在95%以上。

⒎实现教育资源的融通与开放。充分利用中职校教育资源,在校内设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为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设便利条件,推进职普融通;建立中职校、成人学校师资、设备、课程、培训项目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进职成融通。面向社区和市民,开放学校的舞蹈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体育场等,使校内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

㈦实施七大工程,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1.实施学历教育提升工程。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办学模式,大力开展中高等学历教育。开办“技能+基础”农民免费中专学历班,使农民在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历层次;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行动计划”,免费培养“农民大学生”;实施“百名残疾人大学生圆梦工程”,实现残疾人的大学梦。目前,学历教育共开设专业138个,其中,成教中心126个,乡校12个。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6128人,成人中专在读学员8900人,职高在校生5096人。

2.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在开展年度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需求,确定培训项目,面向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开展科技帮扶,促进广大农村劳动者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先后举办了《大棚蔬菜栽培》、《梨树病虫害防治》、《养猪技术》、《养蜂技术》等专项培训班。三年来,共培训 6万人次,惠及全区23个乡镇(街道)和所有行政村,打造了一批本土的“乡土专家”,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有效提升了全区农民的致富能力和创业能力。

3.实施继续教育培训工程。以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为重点,发挥行业、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作用,提高党员干部、技术人员、职工素质。区委组织部精心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和组工干部培训班;区人力社保局组织科级以下干部、专技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区工会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各企业也采取办培训班、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职工培训;房山进校每年组织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区卫生局实施“红地毯”工程,深入开展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年培训率达到了人员总数的100%

4.实施老年教育培训工程。我区现有老年人口12.9万。为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区老龄委、区老干部局、区成教中心等部门加强老年人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引导,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常年面向老年群体免费开办书法、绘画、声乐、舞蹈、老年模特等培训班。年均超过4万人次参加培训,参加老年教育学习活动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总量的60%以上。我区正在积极筹建老年大学。准备与“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合作,在全区建立了25个“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房山教学基地,引进该校老年远程教育课程,开通“幸福养老大课堂”。

5.实施妇女儿童教育培训工程。聘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讲座,普及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知识。开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开展心理疏导调适培训,为妇女工作、学习和生活减压。开展巾帼创业培训,三年来,积极为“妇”字号基地、巧娘工作室、女性法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资金、项目、新技术和培训等方面的实质性服务2000余次,15200名妇女接受了种养殖实用技术、居家就业、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其中网上开店技能培训公益项目,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6.实施社会文化教育培训工程。有效整合统筹全区职成教育、市民文明教育和道德大讲堂三方面资源,出台《关于构建“资源统筹、三位一体”新型市民文明教育体系的意见》,构建新型市民文明教育体系。以“周末社区大讲堂”、“长阳音乐节”、“文化周末大舞台”、“全民阅读”、“十进社区”(法律法规、道德修养、职业技能、科学技术、文明礼仪、文化娱乐、社会生活、安全保障、环境保护、健康养生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以“道德、文明、科学、文化、健康”五大素养教育为重点的培训,三年累计受众100多万人次。

7.实施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在成教中心建设了区级数字化学习平台,开通了社区教育网站,加盟了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建立互联网服务器及通用性发布平台,网络课程、视频交互等学习活动均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云电视等访问形式实现。在乡校建设了23个远程教育基地和双向视频录播系统。在村校(市民学校)建成了88个远程教育点和57个智农天地接收站点。在构建远程教育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了远程教育培训45000人次,促进了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内容改革,突破了学习时空限制,满足了广大学习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要。

㈧构建两大体系,普遍开展创建,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

⒈积极构建学习型房山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成立了学习型房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学习办。成立了由相关部、委、局牵头的13个专门工作组,负责12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宣传评估工作。为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成立了具有法人资质的区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指导中心。为普及学习型社会理念,成立了学习型房山建设宣讲团。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学前教育领先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成教育快速发展。同时,全区建立了103个市民学习服务基地和37个学习超市。全区教育、文化、科技等785家单位向市民开放学习服务资源,极大地推动了市民终身学习的开展。

⒉稳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根据创建工作需要,把学习型组织类别由原来的6个扩展到12个,并制定了12类学习型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和实施细则,学习型组织创建类别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各单位把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走上了自觉创建之路。截至目前,创建参与率达到90%以上,大部分工作组创建优秀率达到50%以上,涌现了区国税局、阎村镇等一批学习型组织示范点。全区共有1279家单位被评为区级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279个行政村被评为区级学习型行政村先进村,700户家庭被评为学习型家庭。其中:2个党组织被评为市级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3个单位被评为市级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3个学习品牌被评为市级市民学习品牌,8名个人被评为市级学习之星。2012年,房山区顺利通过北京市学习型城区建设先进区评估。 2014年,房山成为全市第二家、郊区首家学习型城区建设示范区。

三、主要成效

近年来,房山职成教育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㈠覆盖全区的职成教育网络已经形成。目前,全区形成了以区成、职教中心为龙头,以2所中职校、23所乡校为骨干,以461所村校和122所市民学校为基础,以38所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的开放、灵活的职成教育网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㈡职成教育培训实效初步显现。培养中专以上(含中专)学员9700人。根据各乡镇(街道)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94个,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项目113个,42个农民培训项目被评定为市级优秀项目。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培训15万人次以上,全面助推了我区新型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目前,广大市民生活方式基本转变,遵守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㈢职成教育得到广泛认可。房山区先后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新型农民培训实验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被市学习办评定为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区县示范区;区教委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成教中心全民讲师团被评为首都优秀文明团队、北京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南窖乡被评定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和房山区职业学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房山职业学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ESD”(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校;电大房山分校被评为中央电大基层示范校;农广校房山分校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A级校;2011年5月,在北京市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会上,房山作了题为《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积极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的典型发言。2011年12月,在上海青浦区召开的全国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会上,房山作了题为《创新乡校管理体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发言,受到了广大与会者的高度评价。2015年,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的专家团队就职成教育创新发展到我区调研,调研后一致认为房山职成教育高度融合了各类资源,为房山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贡献,对全国其他地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全国成协副会长陈乃林、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会长郝铁生等领导和专家先后到房山调研,对房山职成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特色与创新

㈠顶层设计,理念超前。2001年,房山就提出树立终身教育思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把职成教育作为准公共教育板块纳入大教育体系。这为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加强统筹管理,促进职成教育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㈡定位准确,思路清晰。房山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职成教育现状,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新时期农村职成教育工作思路、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为今后职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㈢机构健全,网络完善。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均成立了职成教育领导小组。职教中心、乡校业务指导工作站等职成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分工明确。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职成教育网络。

五、基本评价

按照《北京市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县)评估指标》,审视我区的职成教育工作,我们认为,我区基本达到各项评估指标的要求,符合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的标准。

六、几点体会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回顾我区职成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大统筹是做好职成教育的关键;系统思考、顶层设计是做好职成教育的前提;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和市民需求开展工作是做好职成教育的根本;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做好职成教育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来,我区职成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推动职成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干部教师队伍继续教育、职评等相关问题需尽快制定出相关政策;职成教育的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散落在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培训资源统筹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职成教育经费、尤其是农民培训经费有待进一步提高;职成教育学习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职成学校的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从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需要出发,切实增强做好职成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开放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和持久的韧劲,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提高职成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助力“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为实施首都“四个中心”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