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院校风采 > 房山区农广校

房山区农广校

2015-06-24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房山区分校(以下简称区农广校)是房山区教委、成人教育中心直属的成人中等职业学校,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业务隶属中央农广校和北京市农广校。为充分发挥其在我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主力军、主渠道作用,2009年,随着房山区乡校法人地位的解决,我区创造性地成立了“房山区乡镇成人教育业务指导工作站”,与区农广校合署办公,负责全区乡镇成人学校的业务指导工作。中心主任亲兼站长,农广校校长任常务副站长,拓展了农广校的工作职能,使其工作职能发挥更加顺畅,乡校运行更加规范,并在达到北京市市级示范校标准的乡校加挂“房山区农广校乡镇工作站”的牌子,使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6年,区农广校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三三”工作思路,即:三个服务、三个结合、三个进村、三个突破。三个服务:农广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为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服务;三个结合:学历教育要和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要和指导农民转移就业相结合,农业实用技术要和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推广能力相结合;三个进村:媒体资源进村、教师进村、教学班进村;三个突破:培训方法不断突破、培训效果不断突破、让农民得实惠不断突破。

    为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2012年,区农广校将原 “4个三”工作思路更新为“1+4”新型农民培养工作思路:“1”即构建一个以房山区农广校为龙头的覆盖全区的三级农民教育培训网络。“4”即“4个三”。

    构建五大体系,即完善行政管理体系、理顺业务工作体系、丰富社会资源体系、强化教育科研体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体系。

    推进六项工程,即农民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文化驻乡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农艺入户、残疾人青壮年扫盲工程。

    打造四个课堂,即打造空中课堂、流动课堂、固定课堂、田间课堂。

    指导乡校落实1286工作任务:即:“1”落实一项培训工程,“2”立足二项自主培训,“8”推进八项辅助培训,“6”加强六项基本建设。

    房山区农广校成立30多年来,为房山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锻炼出了一只熟练掌握远程教育技术和农业技术的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以农业技术培训为主,学历教育、技能取证、岗位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为学员开辟了通畅、广泛的就业渠道,1998年被中央农广校首批命名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2003年建立北京农科院智农天地网卫星接收站和培训点,2005年被认定为首批“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和 “北京市农村远程教育基地”。

    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级校,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农民教育先进单位;2014年房山农广惠民志愿服务站被房山区评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

    学校地处北京市良乡卫星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市中心仅20公里,毗邻京广铁路、京石高速路和107国道,有835路、836路、839路、993路、646路、616路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并在学校设有车站。随着地铁房山线和燕房线的开通,又进一步缩短了与市中心的路程和时间。

    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现有常规教室24部,多媒体网络机房2部,多功能报告厅2部(分别可容纳300人和100人);学生宿舍楼一幢,可容纳800人同时住宿,采取公寓式管理,并设有空调宿舍和普通宿舍;食堂和餐厅可同时容纳1500人就餐;体育设施齐全,有篮球场和乒乓球馆等。优越的办学环境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终身教育学习的需求,学校发挥自身优势,面向社会,广开办学渠道,向社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提高机会,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我校办学项目有:

    · 农广校 “技能+基础”中专学历班; 

    ·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远程教育); 

    · 九年一贯制学校“北京房山少林寺文武学校”(和河南嵩山少林寺合作举办);     

    · 各类短期实用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