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县一职中质量年度报告(2019)

县一职中质量年度报告(2019)

 

 

 

 

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质量年度报告(2019年)

 

 

 

 

 

 

 

 

 

 

 

 

 

 

 

 

 

 

 

 

 

 

一、学校情况3

(一)学校概况3

(二)学生情况3

(三)教师队伍4

(四)设施设备5

二、学生发展6

(一)学生素质6

(二)在校体验6

(三)资助情况7

(四)就业质量9

(五)职业发展9

三、质量保障措施10

(一)专业动态调整10

(二)教育教学改革11

(三)教师培养培训情况12

(四)规范管理情况13

(五)德育工作情况14

(六)党建工作15

四、校企合作17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17

(二)学生实习情况17

五、社会贡献18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18

(二)社会服务19

(三)对口支援20

六、举办者履责21

(一)经费21

(二)政策措施21

七、特色创新21

典型案例一: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四结合”实训教学法21

典型案例二:党建典型案例23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24

 

 

 

 

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质量年报报告(2019年)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创办于1987年,位于垫江县高安镇桥东路221号。占地面积180余亩,教职工226人,外聘行业专家30余人,建筑面积4.5万平米,教学设施设备价值2148万元,是垫江县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职业学校。

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高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学校”“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交通行业职业培训中心垫江教学站”“垫江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垫江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基地”。

学校长期坚持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结合、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办学思想正,培养目标明;管理机制科学,制度建设完善;硬件建设上档次,设施设备齐全先进;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学生技能长足发展;教师能力强,获奖级别高。

 

 

美丽校园

塑胶运动场

(二)学生情况

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18-2019学年招收新生639人(见表1),在校注册学生1537 人(见表2),招生数与2017-2018学年相比有所增加,在校注册学生人数与上学年相比增加269人。

1  2018-2019学年招生人数

专业大类

招生数(人)

交通运输类

310

加工制造类

31

信息技术类

200

农牧渔类

35

财经商贸类

43

文化艺术类

20

合计

639

 

2  2018-2019学年学校在校生人数1537人

专业名称

人数(人)

一年级(人)

二年级(人)

三年级(人)

计算机应用

354

122

122

110

电子电器

77

34

24

19

市场营销

137

50

50

37

汽车运用与维修

555

227

158

170

航空服务

84

30

28

26

轨道交通

142

96

46

0

数控技术

82

35

24

23

机器人

38

38

0

0

现代农艺

68

68

0

0

合计

1537

700

452

385

毕业生及巩固率

学生巩固率保持较高水平。2018-2019学年毕业生384人(见表3,学生年度巩固率94%。

3  2018-2019年度毕业生人数

毕业总人数(人)

专业大类

毕业生数(人)

384

交通运输类

195

加工制造类

24

信息技术类

129

财经商贸类

36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中职专任教师111名,生师比为13.8:1。其中,文化课教师55人,专业课教师56人。研究生学历5人,占专任教师的4.5%;本科学历97人,占专任教师的87.3%;专科学历9人,占专任教师的8.1%。中高级职称65人,占专任教师的58.6%,其中高级职称36人,占专任教师的32.4%。

学校现有专任专业课教师56名,占专任教师的50.5%。其中,“双师型”教师32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57.1%;高级技师占“双师型”教师的10%。“双师型”教师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高级技师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

学校教师学历、职称等一览表

学历

人数

占比(%)

研究生

5

4.5%

本科

97

87.3%

专科

9

8.1%

 

职称

人数

占比(%)

中高级

65

58.6%

高级

36

32.4%

 

类别

人数

占比(%)

文化课教师

55

49.5%

专业课教师

56

50.5%

双师型教师

32

57.1%

(四)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教学设备总值为2148万元(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新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备总值212万元)。其中,交通运输类设备总值920万元,加工制造类设备总值610万元,信息技术类设备总值456万元,文化艺术类设备总值66万元,财经商贸类设备总值66万元,农林牧渔类设备总值30万元。

学校已建成“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及56个专业实训实作室。生均设备值为1.3万元,生均实训工位数达2.5个。实训设备利用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均有提高,学生工位数2018年的基础上均有增加,能满足学生实训课教学需要。

 

设施设备情况

序号

专业大类名称

实训场地总数(个)

教学、实习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工位(个)

1

农林牧渔类

2

30

85

2

交通运输类

7

920

531

3

加工制造类

3

610

182

4

信息技术类

12

456

491

5

财经商贸类

2

66

92

6

文化艺术类

2

66

102

合计

28

2148

1483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创新以“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四项教育为载体,以德育教育与时代精神、学生自主发展相结合的两个结合为抓手,以校园环境、师资队伍和德育制度建设三大工程为保障的“四二三”德育模式,开展安全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创新习惯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改革,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参加区级以上文化课抽查测试,合格率100%,专业技能合格率98.64%,体质测评合格率98.81%,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98.33%。高2015级学生毕业率96.57%。

(二)在校体验

学校一贯坚持以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为目标,强化管理,提升质量。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以学为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适应需要”的学风,组织丰富社团活动---文学社、舞蹈社、书画社、车辆涂装小组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学校通过经常性的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文化课、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实习实训、校园文化生活等的满意度,让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工作成效明显,学生各项满意率均达到95.5%以上。

毕业生跟踪调查呈常态,注重了工作不理想的学生的二次安置,注重了操作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学生免费回校培训,受到全体毕业生一致好评,毕业生满意度在97%以上。

调查项目

文化课

专业理论

专业技能

实习实训

校园文化生活

毕业生满意度

满意度(%)

96.5

96

95.5

95

97

98

(三)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责任落实。

1、学校按正规程序到市教委中职招办申报和注册学生学籍,手续齐全。国家助学金资助程序:申请→审核→公示→汇总→上报→打指纹→办理银行卡→资金申报、发放→异动生登记→建立健全资助工作档案。

2、学校按规定将学生学籍录入全国中等职业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管理系统。并每月进行维护。依照每月两次的学生指纹考勤数据,按时提供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学生申报与审核名单。

3、学校严格按照规定对国家拨付的资助资金分账核算,在财务账簿上能清晰的反映国家资助的发放金额、结余情况。

4、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资助政策实施中职学生资助,做到“该受助的一个不漏,不该受助的一个不报”的原则,程序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确保资助费用按时发放。学校资助发放情况:

时间

免学费人数

金额

(万元)

免生活费人数

金额

(万元)

免住宿费人数

金额

(万元)

建卡补助人数

金额

(万元)

2018年秋

1524

152.4

273

29.89

300

6

90

26.1

2019年春

1463

146.3

274

30.93

221

4.42

73

21.17

合计

2987

298.7

547

60.82

521

10.42

163

47.27

2018年秋至2019年春,学校共计免学费298.7万元,发放贫困生助学金60.82万元,免贫困生住宿费10.42万元,建卡补助47.82万元。资助全部通过银行发放,发放率100%。

5、资助管理程序

1)根据国家助学资金管理制度, 我校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专门设置专账对国家助学金进行管理。按各项资助类别(包括助学金即生活费、学费、住宿费)设置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对流失学生的结存金额,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退回财政部门指定账户内。

2)学校资助办公室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向班主任发放国家助学金发放名册,其中名册内容包括:学生学号、申请表序列号、资助序列号、姓名、资助类别、家庭地址、发放金额、学生签名、德育处签名、财务处签名、分管校长签名、校长签名等项目。

3)班主任根据文件精神认真填写资助报表中本班学生名单和资助金额,并由学生核对信息无误后,由学生本人签字确认。

4)学校资助办公室统一收回发放名册,经过初审,复审,核对信息准确,并上墙公示无误后,把发放名册统一装订成册,并把信息制成电子文档作为资料备份。

5)学校每月对学生指纹考勤做到及时通知到全部学生,考勤后准确无误的整理核对考勤数据再上报区资助中心。对于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我校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学生能及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四)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的办学理念,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今年学校共385人毕业,参加高考283人,升学278人。推荐107名学生就业,各专业就业率平均达到100%,对口就业率达74.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毕业创业率达9.25%,学生初次就业底薪在3000元以上。

专业

名称

毕业人数

参加高考

升学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对口就业人数

对口就业率

初次就业起薪(元.月)

创业率

汽车运

用与维修

170

110

107

63

100%

54

85.7%

3500及以上

9.25%

电子应用技术

19

15

15

4

100%

4

100%

3000及以上

0

航空

服务

26

20

18

8

100%

2

25%

3000及以上

0

计算机

应用

110

91

91

19

100%

19

100%

3000及以上

0

数控技术应用

23

18

18

5

100%

3

60%

3500及以上

0

市场营销

37

29

29

8

100%

6

75%

3000及以上

0

合计

(平均)

385

283

278

107

100%

88

82.2%

\

\

(五)职业发展

所有专业按照教学目标,培养一线初、中级的管理、生产人员,也可对口升学。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体制,通过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专业对口实习就业,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各专业配备了就业指导教师,每周开展不少于2课时的就业指导,邀请人力社保局、科委专家到校开展职业指导培训。学生就业稳定率高,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根据国家和重庆市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将学校办学理念从“就业为主,升学为辅”调整为“升学、就业并重”。以“抓常规”促进良好习惯品德的养成,以“抓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校企结合”保障学生的学业完成,以“服务地方经济”凸显社会效益。

学校开设有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农林牧渔类(含中高职衔接)六大类个专业。本年度学校根据市场需求,新增专业0,增设了电子应用技术分支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

学校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类品牌专业的龙头效应,打造其他专业,坚持长短结合(常规招生和短期培训)扩大办学规模,探索分层教学(分升学班和就业班),满足各种人才的培养需求,加强校企(校)合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专业

大类

专业名称

18年招生人数(人)

在校生数(人)

专业设立

中高职

是否继续设置

交通运输类

航空服务

30

84

原有

中职(成都东星航院)

汽车

运用与维修

189

463

原有

中职

汽车

车身修复

38

92

原有

3+2(重庆科创)

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

96

142

原有

3+2(重青院)

加工制造类

数控

技术应用

35

82

原有

中职(重庆捷力)

财经商贸类

市场营销

50

137

原有

中职

信息技术类

电子

技术应用

72

115

原有

中职36人机器人卓瑞)

计算机应用

122

354

原有

中职

农林牧渔类

观光

农业技术

68

68

原有

中职

(二)教育教学改革

1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要求。学校根据重庆市巩固提升“6+1”产业集群战略,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行业企业对接专业的布局与结构调整,重点构建了交通运输、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等6大类专业群12个中职专业。目前,有1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重庆市重点(特色)建设专业。  

2课程设置

对照专业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学校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等文件精神,制定了《重庆市垫江一职中课程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学标准、教学大纲,按要求设置课时比例。公共基础课学时为1080,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专业技能课学时为2280,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折算学时为1200学时。设立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占总学时10%,将校园文化、电子商务纳入公共基础选修课,形体礼仪、职场健康与安全纳入专业技能选修课。              

3、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教师专业成长分级分类培养机制。实施任务驱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实效化;注重自主研修,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化;开展团队合作,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化;开展校企共培,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开放化;加强目标考核,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优质化。通过系统的培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先后与重庆合信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中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捷力轮毂厂、垫江车辆维修中心等24家企业和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信息学院等院校携手合作,共建校企、校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多点对接。

 5、信息化教学

学校投入400万元对多媒体教室、校园电视台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广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完成了升级改造。目前已建成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学习系统、数字图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网络管理认证系统等12个应用系统。

6、实训基地

学校建成了集“人才培养、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中心,包括电子与自动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财会、机械加工、轨道交通服务、服装制作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24个实训场地,工位数1208个;与重庆合信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中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捷力轮毂厂、垫江富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垫江车辆维修中心等12家企业和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信息学院、成都东星航空学院等建立了覆盖机械、汽车、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18个,工位数89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理实一体课程教学、顶岗实习的需要。实训开出率100%,设备使用率100%。

7、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材开发与编写,2018--2019年度教师主编、参编出版教材26本,撰写论文发表获奖共136篇。电子专业学科带头人、重庆市特级教师杨清德老师发表论文数8篇,编写教材5本。

(三)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学校坚持以“狠抓质量年”为引领,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遴选、骨干教师及管理办法》等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制度,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2019年度继续教育签证率100%,合格率100%。教师配备精良,结构合理。学校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科研成果显著,并被邻近学校广泛应用。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奖次数达38人次。发表论文达165篇,公开出版教材及各类教辅资料52册,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和奖励231人次。

(四)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制定了学校章程,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学校呈现教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发展态势。

教学管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杜绝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等现象。将教师教学成绩与教师绩效挂钩

学生管理。创新德育实现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活动,深入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及珍爱生命、防范风险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守规、节俭、整洁、环保等优良习惯的养成,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消除水电、消防、餐饮、交通和实训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招生管理。加强招生政策和招生工作纪律的宣传教育,面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招生、阳光招生,学校主要领导和招生工作相关人员签订责任书,不以虚假宣传和欺骗手段进行招生,杜绝有偿招生等违规违纪现象。

学籍管理。全面落实学籍电子注册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杜绝虚假学籍、重复注册等现象。学校学籍管理规范。

实习管理。严格执行学生实习管理相关规定,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信息通报等安全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改变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不一致等现象。

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增强绩效意识,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建立完善学校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学生资助等专项资金的过程控制,规范会计行为,防止和杜绝虚报虚列、违规使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信息化管理。制订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做好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设计,建设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实现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等各类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交换的规范化。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创新以“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四项教育为载体,以德育教育与时代精神、学生自主发展相结合的两个结合为抓手,以校园环境、师资队伍和德育制度建设三大工程为保障的“四二三”德育模式,开展安全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创新习惯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改革,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参加区级以上文化课抽查测试,合格率100%,专业技能合格率97.92%,体质测评合格率98.36%,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99.17%。2016级学生毕业率97.08%。

开足开齐了德育课程。学校依据《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4门必修课,《心理健康》和《校园文化》为限定选修课,总课时198学时。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第11届春季田径运动会、“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12.9”大合唱、“职教之春”文娱晚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学生毒品预防“五个一”活动、“学雷锋日”主题教育活动等。学校现有学生社团17个,每个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已成为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学校重视共青团和学生会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三自”作用。

(六)党建工作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以“围绕中心抓党建,以党建促学校发展”的理念,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取得新实效。

1、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积极撰写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和主题征文,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主题征文活动中,沈杰梅娟戴静撰写的《扛起新时代的担当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获优秀奖。

2、强化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党委会、行政会、周前会学习1小时,以规范的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加强党员的管理与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抓好作风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以案四说”警示教育

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1)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通过“以案四说”警示教育等形式,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毒瘤,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签订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十项准则》承诺书,师德师风承诺书,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等,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4、持续抓好“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夯实党建基石。

1)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党课、专题研讨、课题调研、学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涵,吃透吃实、融会贯通,做到讲政治、讲党性、讲担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启动仪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调研成果交流

(2)开展行政聚焦课堂、行政论坛、班主任论坛、党员帮扶贫困学生、为病重老党员送学上门、联合社区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行政聚焦课堂专题会

为病重党员送学上门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和企业法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和督导。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内容要求,采用订单、顶岗实习、参观等形式,与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捷力轮毂有限公司、广东卓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东星教育集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信息职业学院、重庆机电大学、吉利汽车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实作实训和继续教育学习。

与重庆贝思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产教融合基地,加入了三个联盟:重庆职教学会产教融合联盟、重庆大数据互联网联盟、重庆职教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盟。

与合信科技签约仪式

与重庆科创签约仪式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并严格贯彻执行。学校制订了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并与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接力轮毂有限公司、成都东星航空旅游专修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企业(院校)签订《学生实习(继续教育学习)协议书》。本年度,安排实习学生2批,共415人。为加强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制定了实习管理细则,选派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驻厂带队,实习期间没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学生实习效果好。

本年度实习学生分布情况如下:

实习时间

人数

实习企业

实习内容

鉴定等级

实习类别

2018年8月

234

广东惠州光弘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电子产品

均合格

跟岗实习

2018年8月

180

重庆旭硕科技

有限公司

生产电子产品

均合格

跟岗实习

          

 

 

学生在光弘电子实习

学生在旭硕电子实习

集团化办学情况

本年度学校与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捷力轮毂有限公司、广东卓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贝思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办学,共同招生、共建实训室,加入了吉利汽车集团,互派师资,并进行了师资培训,我校6名教师到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培训,1名教师到卓瑞公司培训2名教师到吉利汽车集团参加培训,1教师和32名学生在捷力公司参加培训,有效提升了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定期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近三年参加市级技能大赛11项,参赛人数30人次,获奖9项,与上年度比较(获奖3项),增幅200%

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度高三毕业385人,参加技能鉴定人数385人,获得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378人,获证率98.2%

各专业各班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见下:

专业

参考人数

鉴定工种与人数

鉴定合格人数

汽车维修工

钳工

电子产品维修工

商品

营业员

文秘

汽车应用

与维修专业

170

170

 

 

 

 

170

数控专业

23

 

23

 

 

 

23

电子专业

19

 

 

19

 

 

18

营销专业

37

 

 

 

37

 

35

计算机专业

110

 

 

 

 

110

108

航空

26

 

 

 

 

26

24

合计

385

170

23

19

37

136

378

 

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市内外骨干企业纷纷慕名而来,形成了校企合作、供求两旺的可喜局面。企业对学生满意度在97.5%以上。

(二)社会服务

学校自建企业佳渝驾校,是一所具有25年历史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硬件设施投资近六百余万元,拥有大小教练车30余台,配有计算机模拟操作室、电动示教板、透明模型室。有教学经验丰富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教练员20余人,标准的教学、工作、生活用房,是重庆市内少见的一所规模较大的驾校。被全国道路运输协会评委“全国优质服务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被行业管理部门评为“先进集体”; 连续三年诚信考核为四星级单位;是县工商局评定的消费者信得过企业;是“开展汽车维修驾培行业”和“教练员培训考核工作”的先进单位。

驾校常年开展汽车初学驾驶、营运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等。2018年度初学驾驶员培训1000多人,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1500多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

学校利用校内设施设备和专业优势,积极为民免费开展家电维修、计算机维修、汽车维护等工作。

(三)对口支援

贴心帮扶,支持边远学校发展。学校根据县教委安排,开展了对垫江大石中学的帮扶活动。学校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一是支教和受援学校的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支教教师在农村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对口扶贫,发挥学校特色。学校对跳石村部分贫困户进行对口支援帮扶。学校采取技术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进行教育扶贫,贫困子女就读本校免收住宿费、书本费等。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2019年,我校职业教育免学费收入307.4万元,上级办公经费补助收入85万元,上级资助金收入374.27万元,合汁总收入459.27万元,生均 2988元其中发放贫困学生资助金75.57万元,余下1.77万元已全部退还财政。

重大项目统计2018-2019年度,学校加大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和教学设备投入,先后投入资金约308万元。其中计算机教室建设72.62万元,添置计算机115台;班班通14台27.02万元;校园道路油化部分出资99万元;汽修厂房前围墙堡坎改造31.4254万元;教学楼后至公寓沿线围墙整修49.6万无;升旗台及其梯步整修29.07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

(二)政策措施

国务院、教育部及重庆市等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立了学生培训准入制度,形成了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条件,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来保障学校办学质量。一年来,我校根据职教办学政策,大力开展职教师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多渠道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全方位拓展中职学生实习实作和升学就业,落实专人督导考核;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学校图书室、校园道路、机电实作室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完善专业设置;制定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精行”文化特色的中职办学路子。

七、特色创新

典型案例一: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四结合”实训教学法

为让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技能学到手,从学生进校开始,在技能教学上通过“三结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工作,取得了理想效果。学校一边组织理论教学,一边依托重庆信合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员实地的维修、维护工作开展技能教学。实现技能教学的“四结合”。

一是教室与车间结合。学校把课堂搬到实训车间,通过汽修专家和技术员开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是教师与师傅结合。学校的专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既实施理论教学,又带领学生实操。重庆信合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既是师傅又是教师,既指导学生参加实操,又实施示范教学。上课就是上岗,作业就是维修、维护,维修结果就是作业成绩。

 

 

三是学生与学徒结合。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既动手又动脑,提高专业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作为学徒,在公司技术服务人员指导下,参与车辆的维修和维护工作,既提高职业能力,又增强服务意识。

 

 

通过校企融合解决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构建了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认识,历练了技能,锻炼了思维,增强了自信。

四是教学与比赛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应躬行”,通过技能大赛强调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学以有用”。本着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学结合”的目的

 

 

典型案例二:党建典型案例

垫江一职中党委在县委、县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标准的基层党组织,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以党建促学校发展”这个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我校党委做了如下亮点工作:

行政论坛——提升行政班子的施政能力。

班主任论坛——提升班主任的科学管理水平。

行政聚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结对帮扶贫困学生——送去党的教育的温暖,推动教育健康发展。

走访慰问老党员,送学上门暖人心——保证党员学习“不掉队”,“不漏学”。

    

联合社区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停滞不前,项目申报无效果。

2、校企合作单一、浅尝辄止。

3、课程改革不深入。

(二)改进措施

1、改、扩建学校汽修实训基地,建一流的汽车实训大楼,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竞争力。

2、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3、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