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司徒社区教育中心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司徒社区教育中心

2019-08-04

一、案例背景

(一)、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的作用

    1、整合对青少年的社会影响。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面临着太多的社会影响源。必须通过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的作用,来整合和主导这些影响源,使他们朝着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方向发展。

    2、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有助于使青少年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道德学习兴趣,提高道德践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作用会越来越大。社区的宣传教育担负着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和成长榜样等责任。

    3、改善和扩大学习面。过去对学习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忽略了包括社会认知的学习、社会经验的学习、社会情感的学习等。心理学家早就讲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社会兴趣,他是很庸俗的。而人的社会意识、知识和情感是需要培养的,而不是靠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4、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脱节,学科之间的知识构不成联系,学生缺乏整合运用的机会等等,都需要由社区的宣传教育来配套和补充。

    (二)、社区青少年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1、学校时间与校外时间分配

目前,在校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较重,缺少充足的社区活动时间。课余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剥夺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家长对社区概念不明晰,缺少准确认知及社区归属感,对社区活动认识上也存在误区,将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人为分裂,认为课外活动会影响应试课程的学习,认为课外活动在学生的整个学习体系中不重要。学校和家庭都忽视了社区教育,社区本身也没有开发出巨大的教育潜能。

2、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整合

(1)是课外活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信息不对称,缺乏沟通平台;学校之间资源发展不平衡,未能实现共享,产生了丰厚的社会资源闲置与学生强烈需求的矛盾。(2)是社区活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不适应学生拓展课外活动的需要,对学生活动需求研究不够,管理面窄,统筹力度不够,指导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缺少创新,缺乏吸引力。(3)是网络发展迅猛,黑色网吧等非正常渠道众多,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流失于我们的青少年教育阵地,未能实现课外活动的良性循环,使得社区青少年教育难以持续发展。

3、对社区教育认识与社区教育现实的脱节

学校与社区游离关系是世界性的问题。长期以来,青少年教育一直以学校为基本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区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缺乏对社区内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有效资源的整合、挖掘、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力量,影响了青少年教育力量的整体优化,增加了青少年教育社会化的难度。因此,在社区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建构社区青少年教育化的模式,开辟青少年教育的新领域。

4、社区教育参与性与服务盲目性

社区教育为青少年提供的服务脱离社区青少年的需要,大多数是按照上级布置的任务在开展工作,没有深入调查社区青少年的现实需求。而且,家长对社区的认同感较小,不明白社区的具体工作,对他们开展的青少年社区活动认同度不高,参与性不强。青少年对社区开展的活动兴趣不高,无法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满足不了他们的个体需要。

5、社区建设与社区青少年资源利用

 社区教育工作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活动策划、组织,使青少年资源处于流失状态,使他们看不到他们对社区的价值,意识不到自身的时间、人力资源能给社区中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群以支持。所以说青少年资源对社区建设、社区发展是潜在的动力之一。如何有效利用并认识青少年的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其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有力的社区工作方法来指导。

二、案例呈现

1、加强基地建设,构建社区青少年活动载体。

整合社区内优势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基地,为青少年开辟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区青少年教育的载体之一,可以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社区内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文化体育设施,也可以在节假日、休息天面向全社区居民开放,对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学校和幼儿园根据需要无偿提供场地和设施。建立街道图书馆和社区图书室,方便中小学生阅读。

2、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优化社区育人氛围。

积极加强社区建设,努力整治校园周边社会文化环境,禁止随意摆摊设点,对不健康、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坚决清理。聘请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等担任“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进入网吧开展监督工作,加强监控,积极倡导文明上网,为青少年创造绿色网络空间。

3、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社区青少年教育主力军。

社区教师是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社区,当学生从学校返回社区的时候,这段时间对于学生而言,基本上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盲区,作为社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学校德育教育进行延伸。学校的德育教育通过社区教师可以在社会得到延伸,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又可以在社区教师的引导下找到科学的方法。社区教师架起学校与社区、家庭的桥梁,解决了社区德育工作力量不足和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又解决了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的有效沟通。

4、完善社区服务内容,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基本需求。

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外语、计算机网络知识、科普知识、实用技能等培训活动;根据青少年的就业需求,社区要联合劳动、教育、工商等部门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服务;面向辍学、失学和学习有困难的青少年,社区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设立助学金,同时开展志愿者家教辅导、学习方法讲座等活动,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定期聘请专家进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社区要创造条件设立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对存在心理障碍的青少年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治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动员与青少年事务有关的基层单位,为社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依托驻区青少年维权单位的资源优势,通过举办社区自护培训班、训练营、自护学校,帮助社区青少年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律援助等必要的自护知识和技能。

三、影响与体会

1、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作用,增强工作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社区教育中心始终把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社区氛围作为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工作重点,积极探索社区、学校、家庭合作互动的有效途径。自2008年暑期开始,社区教育中心向辖区学校中小学发出:“融入社区、体验社会生活”的倡议。开展“当一天社区主任”活动,鼓励广大青少年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倡议得到辖区学校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也得到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的热烈响应。几年来,社区学校坚持开展这一活动,青少年到社区体验生活已逐步成为他们寒暑假活动重要内容之一。

2、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

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开辟更广阔的思想道德教育空间。聘请基层派出所的民警,担任社区所在的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每年寒暑假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暑期结合“6·26”国际禁毒日,给学生讲“毒品的危害”。寒假前给学生讲授“独自在家如何搞好安全防范”等。同时结合社会治安热点和身边的案例,教育学生守法并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聘请社区热心青少年教育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劳模、老军人),让他们担负起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的职责。由社区牵头,把退休教师、干部等组织在一起成立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邀请专家进行青春期知识讲座,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提高教育子女的技巧。邀请成功家长讲授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帮助提高家长素质。

3、强化社区教育功能,开展青少年教育实践。

(1)安全教育讲究实用。社区教育中心邀请消防大队的老师,为社区青少年们举行“消防进社区”的宣传讲座,内容包括防火的基本观念、灭火器种类与使用方法,家庭用电防火要求、发生火灾怎么办和火灾现场逃生要决等。通过讲座增强了青少年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自防自救能力,防隐患于未然。

(2)法制教育讲究实效。利用社区教育中心开设了少年普法课。聘请派出所民警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为社区青少年授课,开展普法教育。通过讲解,阐释了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法》,深入浅出的形象比喻,使青少年们听得津津入味。很多孩子表示要把上课的收获写成作文,今后还要动员同学、邻居一起来参加少年普法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3)社会实践注重实际。社区教育中心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开展“走进社区当一天主任”、看望孤寡老人、进行卫生保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直接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通过体验实践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益精神,体现了青少年的自身价值,满足了青少年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需要。

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要本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精神,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规律,把加强和改进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4、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思考

(1)青少年希望得到社区多方面的教育服务,但由于他们的课业负担较重,因此缺少社区活动的时间。

(2)青少年在成长发展中,对社区的教育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社区服务应当考虑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青少年的多种需求。

(3)社区青少年文化需求现象较为普遍。社区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积极开展适应青少年需求的文化活动值得反思。

(4)社区应该加强与辖区内学校充分沟通、合作,变封闭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变静态的教育为动态的快乐式教育,建立一整套社区青少年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

(5)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使其能按照青少年教育的特点,去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