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我市大力实施“上林工匠”行动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我市大力实施“上林工匠”行动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2018-11-19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眼工业立市与实业兴市进程中面临的专精尖人才缺口问题,大力实施上林工匠行动,通过抓引进、重培养、树典型等举措,让金蓝领有传人、有盼头、有待遇,为慈溪制造慈溪质造慈溪智造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89万人;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3人、浙江工匠3人、港城工匠9人、宁波技术能手45人。
  一、汇众力抓引进,推动技能人才
水滴蓝海
  一是全面对接职技院校。鼓励企业挖掘全国范围内专业设置与我市产业特色对接的职技院校,以校企合作洽谈及校园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引进相关毕业生。同时,深化以奖代补的对接模式,对向我市企业批量输出10名及以上学生的职技院校,按每名8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借此调动校方积极性。2017年,我市各类企业共与河北、湖北、江西等地295所职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职技学子2852名。二是大力吸纳职技人才。创新开展RPO、O2O等新型招聘模式,每年组织用人单位赴市外人力资源富余地区招纳符合我市转型升级和企业急需的产业工人;同时,通过技能外聘、项目合作等方法,引进具有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以及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国家和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的领军型高技能人才。2017年,相继引进职技人才5600余人次,惠及企业近千家。三是重点集聚职技名师。畅通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启动特聘兼职教师资助项目,从市内外企事业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充实师资力量。同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合作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难题,共享小窍门、小绝活、小发明、小革新、小建议五小技术创新。目前,全市有职技教师778人,其中高级工以上340人。
  二、集众智重培养,推动技能人才
普工金匠
  一是支持一个主体培养。突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支持规模企业、高新企业开展以新招用青年劳动者和新转岗人员为重点对象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提升其技能含金量。同时,创新推广企业自主评价体系,结合本企业或行业生产服务实际,自行设置标准、组织鉴定,使优秀技能人才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截至目前,已有37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涵盖21个技术工种,自主评价1538人。二是借助两大平台培植。加快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公共实训基地两大平台建设,一方面通过以师带徒方式,在企业内部实现技能传帮带;另一方面,立足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五大领域,着力发展11个层级功能各异的技能人才实训平台,形成辐射性+区域性+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实训体系。目前,全市共拥有技能大师工作室14家,其中省级2家、宁波市级6家;每个实训基地每年接收实训人员1200人次以上。三是依托三方合作培育。组织开展校、地、企三方对接会,联合宁波技师学院、慈溪职高、慈溪电大等院校,采取订单式、委托式、半工半读式等形式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已累计培养高级技师26名、技师49名。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出76家场地设施全、实习岗位多、带教经验足的企事业单位,将其列入毕业生实践基地进行统一管理,为有意愿参加实习的职技院校、普通高校学子提供多元化技能实训岗位。2017年共提供相关实训岗位1200余个。
  三、聚众心树典型,推动技能人才
幕后台前
  一是以赛识人,发掘能工巧匠。围绕企业生产实际与行业协会自有特色,积极开展银行业协会点钞比赛、出租车行业驾驶维修技能比武等活动,实现企业岗位练兵常态化、行业技能竞赛固定化。如去年举办的首届技能之星职业技能电视大赛,共有来自8个职业(工种)的935名选手报名参赛,最终产生市技能之星8名,高级工23名,中级工83名。二是政策留人,激励名师名匠。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按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对应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原则,落实技能人才在户籍、住房、培训、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每年开展上林名匠系列评选活动,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各镇(街道)巡展。去年以来,共评选出上林金匠2名、上林银匠3名、上林工匠6名,并有22名高技能人才零门槛办理新型居住证。三是宣传育人,再塑工匠精神。利用电视访谈、报刊介绍、微信推介等形式,广泛宣传技能人才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推荐万亚勇、陈鑫波等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宁波、省、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奖项评选,并且通过举办技能成果、非遗技艺等展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