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培训项目 > 农科教结合项目

农科教结合项目

2015-07-16

农科教结合  促农村经济发展

 

一、【培训项目背景】长河镇户籍人口4.4万人,属于宁波市人口较少的乡镇。由于农民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农村基本劳动力中,农民文化整体素质低下。据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调查资料显示:我镇农村劳动力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农业人口的 2.2 %,高中及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占23.6 %,初中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却占劳动力人口的 74.2 %。从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看,60-80为传统家庭农业种植主要劳动力,40-60为新型农业领头人和家庭农场主。对这一大批人群,必须通过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提前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同时随着创汇蔬菜的燎原项目深入,人们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种、新农药、化肥等应用、新产品的指标要求,都遇到了新的难题。

三、【培训项目主要内容】

      1、文化素质培训。 2010年来,在继续做好扫盲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民学历教育,与村民学校合作,举办“双证制”成人高中班,部分学员还报名参加成人大专继续深造。

2、种植道德素质培训。通过对“创汇蔬菜”的培训辅导,创建“无公害”蔬菜公司+蔬菜生产合作社+农户基地,注重“以人为本”和农民的“种植道德教育”。

3、开展菜单式培训。在培训之前,做好社会调查,了解农户培训需求,开设相应班级,提出相应班期。

四、【培训项目主要方法】

    (一)建设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协同发展机制。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广大基地的农户在“种植道德”,特别是农残对人体危害健康,阻碍出口创汇,不利蔬菜生产的发展,最终使农民自己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报酬,有了明晰的认识。通过培训,不少农民表示,不再使用已禁用的剧毒农药,同时也自觉树立农民的职业道德。

(二)建设实训基地与理论协同培训机制。学校协同镇农办在慈溪市蔬菜开发公司内创办了农业培训基地,占地30余亩,以“引种、试种、培训,推广、咨询服务”为宗旨。依托基地,扎实开展“绿证”和农技培训,近三年来共培训29120人次,其中“绿证”462人,农业实用技术28658人次。

(三)建设质量检测与产销一体协同机制。

学校以“创汇”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为载体,创设了质量检测与产销一体化的协同机制,使更多农村劳动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明确到只有农科结合,才是农业发展和增收的更好途径。主要做好五个抓,(1)抓无公害面积规划。(2)抓宣传,创造“无公害”蔬菜生产,绿色消费氛围。(3)抓源头,进行规模生产,统一供种、供苗,供应农药化肥。(4)抓标准,以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制订等级质量标准。(5)抓检测,设置农残快速检测仪等蔬菜生态检测、评价。

五、【培训项目的主要特色】

    (一)通过提升素质,形成一批新型农民领头人2010年来,学校做好扫盲教育,积极推进农民学历教育,举办“双证制”成人高中班,15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学习并获得了相应的技能证书和成人高中毕业证书。

另一方面,开展实用技术和应知应会的上岗培训。通过对“创汇蔬菜”为主要载体的培训辅导,创建“无公害”蔬菜公司+蔬菜生产合作社+农户基地,注重“以人为本”和农民的“种植道德教育”。近几年,建立绿花菜(4个品种)基地5000亩,甘兰(5个品种)基地2000亩,菜芯基地500亩,75号白毛豆17450亩。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实行生产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制订种植蔬菜基地农药使用指导书,建立化肥、农药使用管理记录。并与农户签订各类蔬菜购销合同。协助企业建立毛豆、绿花菜、甘兰菜、菜芯、大蚕豆等专业生产合作社,进行规模生产,统一供种、供苗,供应农药化肥,供技术资料,每一个基地设辅导员一名,对农药使用品种,使用频率,农药配比量等及时指导,加强植保力度。以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配套的品种,制订所发放品种的等级质量标准,安全生产的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标准及加工工艺、贮运、安装质量标准。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的认证,目前已申报HACCP认证。协同农业企业以农残快速检测仪,气相色谱检测仪,金属探测仪,建立农残检测室,微生物检测室,种籽检测室,组织培育室。

长河沧北农场邹志孟经过培训和市场实践,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上摸索出二种做法,一是主动与宁波农药供应公司建立“安全合同”,多花钱,保安全。即以高于市场供应价购买该公司农药,但对方要保证农场在完全按标准程序使用的情形下,不出现农残超标的案例,能顺利通过出口台湾的标准,如果通不过,农药公司按合同赔偿每亩一千元。这样他顺利保证了自己农场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创建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安全生产基地。二是在收购附近农民的农产品中,建立“良心收购法”,宁可倒掉赔本也不输入出口渠道。由于附近老年农民个体种植的农产品可能出现农残不合标准的情况,一旦自己公司检出,一方面如数付给钱款,另一方面告知农民这样的后果。粗看起来,农场因此亏本不少,但其实也是在维护自己的特有的安全品牌,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广大基地的农户在“种植道德”的提升上,认识到农残对人体危害健康,阻碍出口创汇,不利蔬菜生产的发展,最终使农民自己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报酬,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再使用已禁用的剧毒农药,同时也自觉树立农民的职业道德。目前,“无公害”蔬菜出口创汇率达到80%,标准化生产比例达到90%。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已经形成可对20多种蔬菜农药残质量检测,同时对产品的大肠秆菌、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及BOD、COD、氧化酶等检测,对引进试种繁育的蔬菜种子进行纯度、净度、水份、发芽率等检测化验,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无性繁殖。公司已获浙江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铜牌,省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发给“绿色农产品”(菜芯、白毛豆)证书。创出了长河农业品牌,提升了农民品牌意识,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富了一方农民。慈溪市蔬菜开发公司加强蔬菜深加工和出口创汇的工作,并与蔬菜生产合作社签订定单,通过合作社向广大农户定单种植,产品农残符合标准,蔬菜生产合作社保证不低于合同价进行收购。由于产品的稳定和价格的稳定,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了农户收入,据统计,2012年纯蔬菜一项收入比上年增长14.2%,达到了9224万元。

(二)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农科教结合的主要培训渠道。我镇创建有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程度和规模优势不断提升。长河成校结合全镇农业生产实际,创新培训模式,早在1998年6月创浙江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区,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服务目标。几年来,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培训模式。协同镇农办在慈溪市蔬菜开发公司内创办了农业培训基地,占地30余亩,以“引种、试种、培训,推广、咨询服务”为宗旨。依托基地,扎实开展“绿证”和农技培训,近三年来共培训29120人次,其中“绿证”462人,农业实用技术28658人次。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农场和培训基地为核心,示范项目为纽带,种植户共同参与的“基地辐射型”模式,将技术和信息覆盖全镇,辐射全市。基地还与农业科技院校结对,聘请兼职农技专家、教授。几年来,全镇已有262名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850余位名农民拿到了“绿证”培训合格证书。利用优质师资资源,开启了病虫害防治咨询服务,三年来,咨询服务3万多人次,亲临田头指导10多次,获得好评。镇农办、大桥生态农庄、成校年年举办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展示展销会,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七届,开展大型技术培训、机械化移栽技术和水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观摩、农资优惠供应、产销形势分析、农业政策宣讲、蔬菜产销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当地及周边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同时我们还聘请浙农大、上海农科院的教授和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的农业专家,开展大型技术讲座。据统计2011年来全镇举办各类农技培训54期,受训人数13000余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4.8万份,召开田间现场会5场,技术讲座15期,播放电化教育片16场次,接待技术咨询30000余人次。通过各类培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统计我校共推广毛豆、玉米、蚕豆、刀豆、甘兰、西兰花、白花菜等品种15只,推广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增收650元,种植农户增收2275万元。

(三)通过开展菜单式培训,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促进农民增收。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一方面要重视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培育,加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我校在培训之前,做好社会调查,了解农户培训需求。针对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机械化移栽技术和水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观摩,开展产销形势分析、农业政策宣讲、蔬菜产销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并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我校还协助各村加速农业信息网络化,为各个村建设网站,村村加入浙江省万村联网工程,并结合宁波市普网工程开展网络知识普及教育,到今培训600多人,让农民通过网络了解农业信息,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培育了一批农产品销售人员。根据我镇实际,在社会调查、市场分析以及征求农民群众实际所需的基础上,面向当地企业,特别是农业加工企业,落实培训工种。为此,我们确定了大棚蔬菜、财会考前指导、实用英语、计算机操作员等13个项目,各村农民根据自己所实用的培训内容踊跃报名。第一期“大棚蔬菜”培训班136名学员,经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理论和实践考核,132名学员获得了职业技术培训证书,我校与农业企业联合举行了劳动就业合同的签字仪式,有84名学员与农业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长河沧南村乐四清放弃从事的其他行业,土地流转300亩,以现代农技为指导,开设了祥瑞果园,生产红心火龙果基地,并进一步拓展至猕猴桃等多方位农业生产,成为了另一种农业品牌领头雁。

六、【培训项目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长河镇有95%以上的农户加入种植创汇蔬菜的行列。经过培训和实践,全镇蔬菜生产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0%,“无公害”蔬菜出口创汇率达到80%,标准化生产比例达到90%。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已经形成可对20多种蔬菜农药残质量检测,同时对产品的大肠秆菌、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及BOD、COD、氧化酶等检测,对引进试种繁育的蔬菜种子进行纯度、净度、水份、发芽率等检测化验,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获浙江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铜牌,省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发给“绿色农产品”(菜芯、白毛豆)证书。

(二)创出了长河农业品牌,提升了农民品牌意识。如沧北农场在工商部门注册了自身品牌,成为出口创汇蔬菜免检产品,在与慈溪大越公司、海通公司、台湾进口部门合作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又建立了较强的品牌效应。

(三)富了一方农民。目前,据统计2012年全镇2.45万土地间作套种6万亩次平均亩产出5828元,共创产值1.428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95.2%,比2011年的1.25亿元增长14.2%,蔬菜生产达到了产销两旺的趋势,蔬菜收入占农户的83.5%,蔬菜生产已成为长河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享有“蔬菜之乡”美称。据统计,2012年纯蔬菜一项收入比上年增长14.2%,达到了9224万元。2014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万元,超出省平均近8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