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带你走进“澄迈科举仕宦第一村”——罗驿村

带你走进“澄迈科举仕宦第一村”——罗驿村

2018-08-15

一、村庄概况


澄迈县罗驿村位于老城镇白莲境内,距离海口约25公里,距县城金江约28公里,距老城镇(原古县治)约7公里。罗驿村,古时称倘驿。



村庄占地面积为510亩,村域面积为10平方公里。村庄周边有“日”、“月”、“星”三湖,所谓“智人多爱水,择滨起家园”,罗驿村的开村始祖想必也深谙此道。整个村落位于一南一北两个水潭之间,房屋围潭而砌,看似散落无章,却也布局奇妙,其间的青石板巷道和火山石砖墙,为古村落民居描出几笔青秀。村庄周边有古榕树、大枇杷树等,周边岭上有松林。


罗驿村至今还保存民房古石屋430多间,村中有36条由火山岩石铺成的石板路,狭长而幽深,为清代该村人丽江知府李恒谦带头捐资所建。此外,村中自元朝以来建有各支祖祠13间,其中清雍正元年(1723年)所建李氏宗祠规模最大,共有三进,每进均为五贴屋,配有雨廊和厢房,建筑面积达1900平方米,1919年“澄江书院”迁办于宗祠内。




整个村落典雅、古朴,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保存情况基本完好,均坐北朝南。主要传统建筑工艺特点为:木石结构,民居多为海南的“十柱”屋,石头为火山石,木材均为杉木、菠萝蜜格板等。其中的“李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情况良好,是本村李氏祭祀祖先的场所,另还有观音庙,庙前有道乐塔,左侧约100米处有古驿站,驿站前方现仍保留有一段古驿道。(汉制三十里置驿。倘驿,就是当时在琼州西道罗驿村现址上的一个驿站,后聚居遂而成村,改名罗驿。)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琼州或获赦北归中原时均经过此驿站,并在此歇息。此外,村内还有纪念明永东辛卯科举人李惟铭的“文奎坊”,纪念明景泰癸酉科举人李金的“步蟾坊”,清知府李恒谦故居、“道乐塔”、“马蹄井”、节孝坊等众多古迹。罗驿村,2014年11月,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等联合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罗驿村,全村3300多人中,无论是男还是女,无论是老还是幼,祖孙四五辈,前后几百年,竟然全都姓“李”,没有一个“外姓人”,世世代代,繁衍至今,仍然没有任何改变。


二、历史沿革


(一)村落历史

罗驿村傍琼州西路官道驿站,曾是海南往西行的驿站,古时称“倘驿”,后于南宋末年流川人氏李文英从教澄邑,就地落籍倘驿都,因村旁有琼州西路官道驿又以“此地诸峰环绕罗列,驿道于此,可以罗咯四海商客,广交天下朋友”,故名罗驿村,旧时也称“罗亦”,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正德《琼台志》卷一《郡州邑疆域图 • 澄迈县境图》中,即可见“倘亦都”地名。


罗驿村人杰地灵,元、明、清时期,有3个人科第中举,34人登科贡生,19人选取廪生,78人选取监生,71人选取庠生,250余人出仕,故有“澄迈科举仕宦第一村”的美称。其中元代李震器为澄迈县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其家族是祖孙三代都考中举人的家族;清代李恒谦官云南永昌、 曲靖、丽江知府,是澄迈县古代级别最高的地方官。革命名人、澄迈县首任县委书记李独清、县长李定南,第二任县长李平山也出生于该村。




(二)村落演变

罗驿村于南宋末年临湖建村,随着李氏宗族的发展壮大,村庄逐步生长,至清朝末年,罗驿 村已初具规模,形成环绕月湖和日湖北岸的月牙形村落,拥有大小民居400余间。在民国时代, 由于多年战乱,罗驿村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恢复生机。建国后罗驿村村庄建 设区由湖滨向北、向西和向东三个方向延伸,至今罗驿村已发展成为建设用地超过25公顷,人口达3500人的中等村落。


三、历史文化资源


(一)不可移动文物

罗驿村古属恭贵乡倘驿都,今属老城镇。南宋末期(1256-1279年),南宋1256年建村,因村旁琼州西路官道驿站又以“此地诸峰环绕罗列,驿道于此,可以罗洛四海商客,广交天下朋友”,故名罗驿村。建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省有名的历史文化古村,同时又是澄迈有名的长寿之村。


自古以来,罗驿村人才辈出,这与其尊师重教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元明两朝,村民就竞相送子到外县求学,这些人回来后在村里设学馆招徒,教授学业,培养人才。历经元、明、清三朝六百多年,出举人3名,贡生34名,廪生18名,监生78名,庠生129名。元朝李震器,为澄迈县第一个举人,到明代其直系后裔李惟铭及其子李金,为父子同科举人。步入仕途者,古代有文武官员40人。


清代李恒谦(1788-1859年)任钦加按察司衔御赐花翎,浩授通仪大夫,特授云南省永昌府知府,历任开化府、澄江府、丽江府知府,云南省通判等职。李恒谦在有生之年,出资铺筑村中大小石道30条,计3500米,并建村中乐道桥、道阳桥、初八墓桥等3座石桥,后人建阁纪念。有武官李福庇,授为千户将,英勇杀敌,牺牲于沙场,其所骑之马,咬一手指归家,对家人哮跳而死,后人建忠烈祠纪念。




罗驿村民居房屋几乎全是不规则的火山石所砌成,保留着中华民居传统的木石结构。在村中的小巷道,也几乎全部铺上了青石板。村中多座牌坊保存完好,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为纪念明永乐辛卯科举人李惟铭而立的“文奎坊”,为彰表明景泰癸酉科举人李金的“步蟾坊”,为苏氏忠贞孝节而立的“节孝坊”,还有李恒谦遗孀重文兴教出资所建的“文昌阁”等等,展现着一个曾经文明昌盛的古村,曾经有过的传奇与风流;村东南“道乐塔”;村西的“用倒塔”等古迹,以及“南翠桥”、“卜武桥”、“道乐桥”三座古石桥;“马蹄井”、“道猛井”、“坡傩井”、“坡林井”、“千户井”、“玉容井”、“乐道井”、“起龙井”、“新蹄井”等九口古井,以及民国期间为护村建起的东、西、南、北、中五座炮楼风骨犹存。此外,罗驿村至今还保存民房古石屋430多间,村中道路均为石道。




罗驿村文物保护单位较多,历史文化价值高,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其中李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恒谦故居、步蟾坊、罗驿村节孝坊3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为定级文物有:罗驿驿站、罗驿驿道遗址、道乐塔遗址、用倒塔遗址、文昌阁遗址、马蹄井、李文英公石墓、罗驿宋李二公石墓、罗驿清李二公墓。此外,罗驿村2015年11月做为火山岩古村落,整个村庄被列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宗祠:于老城镇罗驿村东隅,建于清雍正年元间,历经十三年修缮完毕,2007年重修。宗祠坐北向南,三进五开间,四合院式布局,进深68.08米,通宽23.5米。宗祠为木石抬梁构架,硬山顶,每进进深16.12米。前围墙为一照壁,长10米,高5米。第一进门前立有一对石狮和方形抱石,十三檩,宽7.5米。第二进门前有一对抱鼓石,十五檩,宽9.3米。第三进为主祠堂,十五檩,宽10.5米,右侧立有记载建祠石碑一通,两山墙浮雕蝙蝠图案。第二进和第三进之间两侧为厢房,长6米,宽12.18米,廊墙壁绘有八幅彩绘。

   



2.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步蟾坊:据《澄迈县志》(建置坊表)载:“步蟾坊在倘驿(今罗驿),明景泰间为举人李金立”。牌坊为冲天式三开间石结构,高3.7米,中间石柱宽3.5米,坊额阴刻“步蟾坊”。




李恒谦故居:恒谦故居位于罗驿村南,坐西北向东南,两进,每进左侧有横廊,进深23.9米,面宽13.5米,均为抬梁式木石结构,构件有精美的雕刻。李恒谦,字子益,号地山,生于乾隆戊申年,卒于咸丰已未年,享年七十二岁。记李氏族谱记载,地山为官四十余年,历任云南大理、丽江、思茅、沪州、雄州等知州,永昌、丽江、徵江、曲靖知府,他乐善好施,尊先圣心,慕古贤。在思茅修建文庙,传播文化,思茅后人为他建祠立传。在家乡,出资修建乡村道路,世代永受传颂。




罗驿村节孝坊:节孝坊位于罗驿村东约500米,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乾隆五年,三开间屋宇顶,长5.56米,高3.4米,中柱宽2.08米,坊额阴刻“节孝”两字,乃纪念苏氏年二十二岁节孝而立。


3.一般文物

罗驿驿站:站位于罗驿村东,坐北向南,二进三开间、左右厢房各一间,进深11米,宽9.3米,厢房长2.8米,宽3米,木石式抬梁构架,硬山顶。




马蹄井:据《澄迈县志》(疆域山川)载,马路蹄泉在“城南十五里那驿都,旧传有妇人骑马至此,地塌泉出,今马犹存”。马蹄井水井呈方形,长0.9米,宽0.95米,由青砖砌成,进底有个形似马蹄状石。现井水清澈,常年不干,水距井面仅1.1米。


道乐塔遗址:道乐塔位于罗驿村东南观音庙旁,坐北向南,文革时期拆除,据村中族谱记载和村民述,道乐塔塔为方形,边长约6米,九层。


用倒塔遗址:据《澄迈县志》(建置坛庙)载,用倒塔也称龙光塔,明万历四十年由李文英协建,以镇水口。用倒塔已于文件革时期拆除,现仅存李氏族普有记载其图。




罗驿驿道遗址:驿道位于罗驿村东南10米处,南北向,宽1.95米,火山石铺面,路面不平整,现存长约50米。


文昌阁遗址:文昌阁位于罗驿村东南隅,毗邻驿站、观音庙、道乐塔,建于嘉庆二十一年。据村民回忆,文昌阁坐北向南,长13.5米,宽8.5米,两层木石结构,文革时期拆除,现已荡然无存。




(二)历史名人与典故

李文英:罗驿村李氏入村始祖,乃为乡贡进士,原籍乃琼州万安县( 今万宁市) 人,于南 宋末年间 (1265-1279 年 ),游学澄邑,在罗驿村设学塾,便定居于倘驿。据罗驿村民历 代相传,李文英在倘驿村教学时,有一天下午,几个学生迟到,李文英用教鞭打训学生,学生诉其原委,说是他们几个人,在山塘洗澡,看见几只大乌龟背着一只死乌龟,后面有九只小龟排成一行随跟,向村后的松林山爬去,他们觉得好玩就跟着看,最后看完死乌龟 被众活龟埋葬,才返回学堂,所以就迟到了。李文英感觉此事惊奇,便掏钱给这些学生, 要他们去买几支甘蔗,顺着原路一边走一边吃,直到死龟埋葬之地就返回。李文英于是乘 路人少的时候,稍稍地按路上丢下的蔗渣,找到松林山上龟葬地,并在周围作上记号。李文英嘱咐儿子,在他百年之后乃葬在此“风水宝地”。后来,李文英寿终后,子孙们按照 他的遗嘱,将其下葬于该地。果然,李氏后人丁旺家兴,人才辈出。倘驿村原来居住有吴、陈两姓,李文英后裔发达后,吴、陈两姓觉得不顺境,于是迁出倘驿村在附近再建村定居,如今,倘驿村就成为李文英后裔的李姓村庄了。


李震器:元朝末年中举,为澄迈县第一个举人;到明代其直系后裔李惟铭及其子李金,为父子同科举人,一家中有三人中举者,在澄迈乃为唯一一村。村中还有李可钦( 贡生 ), 李朝钦(监生),李世钦(廪生),李充钦(庠生)四兄弟连续得中,成为村中的荣誉。步入仕途者,古代有文武官员40人。其中文职官:六品官1人,七品官6人,八品官6人, 九品官14人。武职官:五品官3人,六品官2人,九品官8人。

 

李福庇:罗驿村始祖李文英之孙,官拜千户将。据李氏族谱记载,李福庇带兵剿匪平乱, 能打善战,作战骁勇,屡建战功;有一次作战中不幸跌入敌阵陷阱,被利剑刺重伤,战马跳出陷阱,极力用嘴咬住主人的手指往上拉,因主人伤势过重,已身亡。战马便咬下主人的手指含在口中,飞驰回家,腾空鸣叫报信后倒地而毙。家人将李福庇手指和战马一起埋葬,称之“手指墓”;朝廷闻之,谥为“忠烈”。清乾隆年间(1757 年),倘驿村后人建“忠烈祠”奉祀。


李树元:清代任贵州省清镇县知县,一家七代书香宦家。子李恒谦任永昌知府、丽江知府、云南省通判官;孙,李岳,任晃州直隶厅通判;曾孙,李敦统,任县丞;玄孙,李汝济,任馀杭县统捐局长;来孙,李传恩,任新疆建设兵团副参谋长;弟孙,李受欣,任广东航空模型教练。 


李恒谦:1788-1859 年,清代任钦加按察司衔御赐花翎,浩授通仪大夫,特授云南省永昌府知府,历任开化府、澄江府、丽江府知府,云南省通判等职。李恒谦在有生之年,出资铺筑村中大小石道 30 条,计3500米,并建村中乐道桥、道阳桥、初八墓桥等3座石桥, 后人建文昌阁纪念。

 

李定南:澄迈县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于1926年参加革命,曾在上海担任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党团书记兼组织部长(主席为宋庆龄女士),抗战初期,组织武装参加云龙改编,同时说服伯父李传政捐款买机关枪支持革命,使琼崖纵队有了第一挺机关枪。解放后李定南任澄迈县第一任县长。 


李独清:澄迈县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1940年12月15日,国民党保七团重兵围剿我 县美合抗日革命根据地,制造“美合事变”,澄迈县革命处于低潮,李独清依靠群众,恢复党群组织,发展武装,扩大政权,创建六芹山游击根据地,以利琼崖特委返回澄迈,继而向五指山区胜利挺进,领导全岛斗争;1948年,李独清代表琼崖区党委赴西柏坡向党 中央汇报琼崖武装斗争情况,受到周恩来副主席的亲切接见,并给予“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高度评价。1949 年李独清当选为华南解放区代表团代表,出席全国人民政协第 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后任澄迈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华南工学院党委书记。


四、历史文化资源综合评价


(一)历史价值

罗驿村始建于南宋末年,古村内现存传统建筑大多修建于明清年代,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其中保存较好的步蟾坊建于明代景泰年间,距今超过550年。村内的李氏宗祠位于琼西官道古驿站亭旁,始建于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为海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恒谦故居”、“步蟾坊”、“节孝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罗驿村还拥有罗驿驿站、马蹄井等6处尚未核定公布为 文物保护单位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罗驿村内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村中有火山岩古民居430间,共计43860平方米,保存情况基本完好,均坐北朝南。古村村落典雅、古朴,大部分传统建筑主体完整,建筑风格多为海南典型的“十柱”屋结构,石头为火山石,木材均为杉木、菠萝蜜格板等,是澄迈县乃至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传统民居建筑群。同时,罗驿村古村内有 36 条由火山岩 铺成的石板路,串联村内火山岩传统民居,纵横交错,形成独特的村落路网格局。




罗驿村建村以来人才辈出,元、明、清时期,有3个人科第中举,34人登科贡生,19人选取 廪生,78人选取监生,71人选取庠生,250余人出仕,故有“澄迈科举仕宦第一村”的美称。古村内至今仍保留有清代历任云南永昌、曲靖、丽江知府李恒谦故居,在李氏宗祠内保留有清探花 张岳崧曾莅祠讲学时题匾:“万叶枝柯”。


(二)文化价值

罗驿村的核心古建筑群集中在日湖、月湖和星湖之间,建筑保留着中华民居传统的木石结构,与周围环境融合为一体;古树、古井和祠堂位于村落中与村落周边。在村中的36条小巷道几乎全部铺上了青石板,狭长而幽深。村落整体风貌完成,保留了明清年代海南传统火山岩民居群落的 全部特征。罗驿村核心区古建筑群共计43860平方米,占据核心区总面积的23.3%,传统建筑基 本维持明清年代建筑风格和布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有李氏宗祠、观音庙、李恒谦故居、步蟾坊、节孝坊等,有马蹄井等古井4处,有古石桥 1 座,村东南有残存的古驿道和古驿站。




目前罗驿村传统民居和建筑群内仍居住着大量居民,全部为罗驿村原住民,保留了传统的 农耕与生活方式;由于罗驿村李氏宗族文化的延续使得罗驿村的生命力持久而有活力,海南乡村 习俗和朴素的生活传统也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罗驿村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历史上人才辈出,村中传承着较为浓郁的儒学文化与宗族文化,是琼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同时罗驿村是一个具有八十多年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村,是近代革命前辈李定南、李平山、李独清的故乡,具有极为深刻的红色文化内涵。同时,罗驿村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军坡节(公期)最具海南特色。




(三)科学价值

罗驿村临湖而建,村落内建筑群和巷道均沿日湖、月湖向西北方向辐射状延伸,利于雨季排水, 这对研究古代村落选址与建筑布局中趋利避害的原则与方法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罗驿村 发展过程是一部宗族建村史,为研究海南地区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历史佐证,对文化人 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四)艺术价值

罗驿古村落选址于月湖北岸,形成坐北朝南、临水望田的景观格局,极具特色;村内院落布 局统一而富有变化,院子布局以正房为核心,形成两进格局,并有东西偏房相衬;建筑简洁的外 形独具特色,是琼北古代火山岩民居建筑群;主要传统建筑多为木石结构,民居多为海南的“十柱” 屋,建筑屋顶多为硬山式风格,其内部结构多为抬梁式构架;民居建筑又不乏装饰,木雕、彩画、灰塑等工艺纯熟、内涵深刻,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社会价值

“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承从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 和伦理观念关系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传统文化在罗驿村表达的淋漓尽致。与现代社 会“原子化”的社会关系不同,在村落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社会联系,它主要体现在同 宗同源的血浓于水、和谐互助的友邻关系,人与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突、患难相恤” 的传统道德准则。罗驿村作为中国朴素社会风尚与价值观的具体代表,其传统与风尚的弘扬具有 重要的社会意义。


(六)经济价值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 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罗驿村现有的火山 岩古建筑群和历史街巷、特色文物遗存与文化活动具有极高的旅游与展示价值,通过全面的保护 与合理的利用,发掘其旅游与展示功能,能够显著提升村庄的经济水平,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 重要的资金保障。




罗驿古村街巷格局典型,村内建筑遗产、历史文化遗迹分布集中、颇具规模、风貌较好,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村由官道驿站演生而来,村内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驿道与驿站的遗迹;罗驿村儒学礼教、宗族文化底蕴深厚,流传至今;更是海南地区近代红色文化的摇篮。罗驿村保留了古村落选址、火山岩建筑形制、聚落结构、建筑雕刻等方面大量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古代琼北 地区的经济文化、民俗风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其保护与发 展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观,推动村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