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成动态 > 传承孝道精神,助力精准扶贫

传承孝道精神,助力精准扶贫

2019-04-18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传承之一。目前,山区农村老、弱、妇、幼留守人员占了很大部分比例。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形成良好的民风民俗,为脱贫攻坚打牢思想基础,才能助力精准扶贫。作为村民的领头人——村干部,他们的言行举止将成为所有村民的楷模和典范。而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位村干部,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一个村的精神。 

       杜红让,柳巷村监委会主任,村卫生室大夫。我们驻村工作队刚到村子就听别人说他是一个能人,年轻的时候在没有一点基础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摸索,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直到现在也依然承担着村里的医疗室工作,村里人有个什么头疼发烧之类的小病的都会来找他。而真正让我们佩服他的则是他们一家常年如一照顾赡养他小叔的事情。1980年,杜红让弟兄姊妹六人,在族中长者的见证下,准备分家,作为六个人的亲生父母,姊妹几个都要求赡养和照顾,而难点就在杜红让的小叔身上。他小叔一生未娶,无儿无女,为人木讷、实在,只能按照别人吩咐做些事情,干一些简单的体力活。现在分家,姊妹六个人以后谁来赡养照顾小叔,成了一个大难题。面对这种情况,杜红让和他的媳妇仗义地把赡养小叔的责任接了下来,并且当着族人的面保证,不但要好好的赡养,而且会像自己亲爹一样对待。      随着年龄一天天的增大,到了2017年,老人彻底不能活动了,每天只能躺在炕上,吃、喝、拉、撒所有的一切活动都得在炕上进行,虽然对于老人的照顾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但毕竟离得最近的是杜主任了,此时年过半百的杜红让,毫无怨言,早上起来第一件事给老人接尿,帮助老人排便,同时给老人用热水把身体、手、脸、擦拭一遍。每日三餐都是一口一口给老人喂进嘴里。看到老人嘴唇干裂了,就给老人用勺子喂点水;看到那天太阳好了,就把老人抱出房子,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太阳;感觉那天冷了,第一时间给老人把炕烧热。妻子有时忙不过来,洗被褥这些洗洗补补的事也就成了杜主任的家常便饭。有着医学护理基础的他,时常定期给老人按按摩,搞搞什么推拿之类的。斗转星移,一晃到了2011年,原来刚强健康的老人,由于疾病,再也干不了农活,慢慢的连路也走不了了。从此,小叔一日三餐就成了杜主任夫妇一天的头等大事。妻子因为打工有时不在家里,到了开饭时间,杜红让会及时回到家里,做好饭,送到老人的嘴里。老人活动不方便,对自己的卫生不能处理,而杜红让每周都会抽时间全家齐动员把老人的被褥晒晒,给老人从里到外换换衣服,勤快地把老人的房间彻彻底底打扫一遍,用自己的行动,给自己的儿孙讲解着柳巷人的精神,也就是在这样的带动下,姐妹六个人都积极行动了起来,有时间的都过来陪陪,没时间的就托人给老人给点钱,特别是那些小辈们,都会主动地今天给老人送一碗豆腐脑,明天给老人一碗羊肉泡,时常会让老人尝尝那些时令水果。作为杜主任家的两个儿子和儿媳,每次回家都会第一时间去看看他们的爷爷,给自己的爷爷喂一口饭,擦一把脸,倒一杯水。有人问他,你老两口照顾照顾你叔就算了,孩子们工作也挺辛苦的,就别让参加了吧?杜红让主任总是笑着说,这是我们家族的规矩,再忙再累都必须敬到自己的孝道。

       2018年10月份,老人带着对亲人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人世,享年73岁。作为老人侄子的杜红让,义不容辞担起了老人儿子的角色,安排后事,给老人送终,体体面面的给老人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那天奠礼待客,村子来帮忙顾事的乡亲很多。

       在柳巷村,侄子赡养小叔,弟媳赡养大伯,哥哥扶养弟弟,实在是很普遍很普遍,这也就是柳巷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之下,柳巷的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柳巷村监委会主任杜红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