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拓宽专业服务领域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拓宽专业服务领域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015-10-28

--阿荣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一、实施背景

       阿荣旗是农业大旗,人均土地较多,农村合作社较多,是全国500个产粮基地之一,拖拉机保有量32484台。阿荣旗职业中专的学生近90%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民子弟。

       2010年至今,阿荣旗先后成立了120多个农机合作社。有99%以上家庭从种到收的每个作业环节都使用机械化,种地多的使用大型机械,种地少的使用小型机械。家家有农具,户户用农机,人人会驾驶是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对农村农机具补贴资金力度的加大,当地购买使用大型现代农机具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但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农机具一个简单的调试,都成为老百姓头痛的难题。能对大型农机具进行专业维护、调整、修理的人员就更寥寥无几了。导致现代大型农机具不能很好的发挥性能。为此迫切需要当地培训大量的有知识、懂技能的现代农民。

       总之,当地的“三农”,可以用“农业五谷丰登兴旺,农村六畜兴旺大好,农民现代知识缺乏”来形容。

       阿荣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确立了以面向“三农”,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了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在专业对外服务领域进行了相对拓宽,提升了为农村农民和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服务能力。几年来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和积累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做法。

二、主要目标

       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之需,利用“分散培训和集中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专业服务领域,提升汽修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农村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三、实施过程

(一)对农村农民进行农机驾驶及维修培训

1、培训思路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着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服务。利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家懂机械、会农具、能维修的特点,培训现代农民;运用汽修专业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对区域内农民提供机动车驾驶培训,使其获得驾驶资格,能从事农业产品运输。

2、培训方法

       近年来,阿荣旗职业中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根据农民的农忙特点,探索摸索出了以“农民农闲来校集中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以专家教师“到田间地头分散培训”为辅助培训形式,以专业技能为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培训为辅助。重点强调动手和实用。

  (1)利用农闲时节,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因材施教,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能。

       几年来,学校联络当地的农牧业局、各乡镇政府给农民发放培训通知,通知农民来校培训;学校还联合当地农机合作社、农机销售站点发放宣传单和播放宣传片的形式吸引农民报名,来校学习专业技能;利用学校在校学生的优势,采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动员家长来校报名进行集中培训。

       农民来校后,学校首先对农民的文化程度和需求进行摸底,分类排班,安排专人管理,专人授课。例如:对农民进行机动车驾驶培训,对有需求的人员也进行农机具驾驶与维护培训。针对于农民文化基础低,科目一过关率低的情况,对这一类人员采取集中讲授科目一的方式,安排专业教师在科目一训练室,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专项辅导,利用驾校一点通平台,反复答题测试,打消了农村学员怕考科目一的想法,提高了机动车驾驶证的考取率,同时也缩短农村学员的培训周期。

(2)利用专家教师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分散培训,因地制宜,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就拿病虫害来说,一但庄稼长了害虫,就需要马上对症治疗。农民在使用喷药机在田间作业时,机械一但出现了故障,可急坏了农民。此时的专家教师如能深入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解决燃眉之急,农民会感激不尽。这就成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农民培训的目的。

(三)对在校学生进行方向拓宽培养

1、培养思路

       随着我旗农机合作社的大量成立,促使国家对农机具的投入扶持力度加大,大型农机具进入农村,为了解决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问题。在专业开设农机使用与维护选修课以来总结出很多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在高二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组成农机具使用与维护方向班,利用汽修专业有利的教学资源,采取聚中培养,分散实习的方式,为农机合作社和农机销售站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培养方法

1)农机使用与维护班学生来源

       学生来源于在校高二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班学生,在第三学期结束时,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学习任务已经结束的前提下,抽出25人组成农机使用与维修班。抽调学生的原则是:在校的农村户籍高二学生,在本人上交转班申请的同时,还需要上交家庭所在地的农机合作社的证明,并与农机合作社鉴定的实习协议,上面有家长签字,并且有合作社机械维修人员作为师傅。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学生分散实习能够有序的进行。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统计,在超过25人的情况下,就应进行减选,保证每个村不能超过1人,每个乡尽可能保证1人以上。减选的原则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德育积分成绩,班主任考核意见等。

2)合理安排顶岗时间,制定教学计划

       由于农机使用有季节性,所以安排教学计划一定要考虑到顶岗实习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二学期,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学习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学期,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第四、五、六学期进入农机使用与维护方向班,农忙时节到农机合作社顶岗实习,在农闲时间到学校进行方向课学习。具体时间安排是第四学期的3月1日至4月30日在校上理论课,5月1日至第五学期的10月15日到所在的农机合作社或农机销售站进行分散实习;第五学期的10月16日至第六学期的4月30日在校继续学习理论课;第六学期的5月1日至7月10日分散实习。

3)采用现代学徒制,实现分散实习

      分散实习采用现代学徒制,实习时间在农忙时间,在家长的监护下,在本地的农机合作社实习,由农机合作社的师傅指导,采用“一对一”辅导,“一带一”的方式开展跟岗、顶岗实习。学生进入农机合作社要跟岗实习,在真实农业生产环境中学习农机具的使用、维护、调试等相关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最终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要求,实现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当地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提供服务。

(四)对任课教师进行培养

       为了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我校由于没有农机专业,汽修专业就对专业课教师通过培训达到专业提高。为了开设选修课《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先后派两位教师到内蒙古农业大学参加农机国培班学习。安排教师指导学生代表自治区参加国家级中职农机专业技能大赛,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安排教师到农机合作社和农机销售站点进行维修调试业务锻炼,教师参与旗农机协会成立的旗、乡、村、组四级农机服务体系,从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完善教学内容。

(五)聘请农机方面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

       聘请农机方面的技术人员担任方向课教师,让课程多样化,将技术人员请到学校,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课程内容,这样就引入了农机使用与维修的一些案例,将社会培训资源引入学校,重点定位在帮助学生更新观念和具体服务相适应,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养,在学校内就树立出企业员工形象。突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又兼顾职业道德、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等综合素质,使企业培训资源成为专业课程资源的一股流不尽“活水”。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使得课程改革工作高效推进 。

2.利用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时机,将农机专家和技术人员请到学校讲座,另外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级农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学校有二级标准化驾驶员培训基地、柴油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电气设备实训室、有可供耕种的实验田150亩、四轮拖拉机、喷灌设备等校内实训设施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条件保障。

4.学校的现代农艺专业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联合,为当地农村及农民服务,加大了服务力度,为农机方向班的实训、就业提供合作企业。

五、主要成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专业服务领域的拓宽,形成了一套实用性强,农民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为农民服务模式,顺应区域经济发展。

1.汽修专业的“培训、培养”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顺应了现代农村发展的趋势,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农村农民和学生的需求。

2.由于农机专家、技术人员到校讲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带动了校内专业课教师的能力提高。

3.农机使用与维修”方向班以就业为目标,增强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稳定率得到提高,学生有明确的就业指向性,学生实习过程中实现了“一师一徒“的帮带管理模式,精细了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避免了学生频繁跳槽现象的发生。为区域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4.培养农机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填充了我校无农机专业骨干教师的空白,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对今后我校合理的开设农机专业打下了基础。

5.我专业2名教师下农机合作社提供授课培训式技术支持。

6.与农民群众接触的多了,能为农民服务,社会对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的认识不再是只能教书不能干活的教书匠,对学校增加了信任,通过农村农民对学校的办学实力的口头宣传,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六、反思与体会

1.农机使用与维修方向班开设方向课,但没有形成具体的系统化的与农机合作社共同开发的校本教材。

2.有农机方面的技术人员入校授课,但专家型人员较少。

3.校内教师本身的能力得到提高,但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控制和安排还达不到特别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