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阿旗 > 徐汉林烈士传

徐汉林烈士传

2018-03-09



      1951年9月中旬,在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西河桥西的路北侧,阿鲁科尔沁旗的党、政、军、民、学各界人士两千多人,举行了一次庄严而隆重的大会——汉林碑落成典礼。中共昭乌达盟盟委书记石汝林同志从盟府林东赶来参加这次大会。悲壮的哀乐奏过之后,帷幕徐徐拉开,一座丰碑矗立在人们面前,碑的正面刻着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题写的“徐汉林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会上各界代表纷纷发言表示要继承烈士的遗志,学习烈士为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为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徐汉林乳名叫祥子,内蒙古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区(现荞麦塔拉乡)张家店村人。1925年,他出生于林西县十间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全家八口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挣扎在死亡线上。由于生活无法维持,父亲徐铎领着一家老小逃荒到巴林左旗沙子山。时隔不久,又先后逃荒到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区的凤凰山和黄家段村。
在黄家段村父亲和哥哥给黄家烧锅的财东耪青。为了带出一张嘴,年仅八岁的徐汉林不得不给黄家放猪。盛夏的一天,徐汉林赶着猪群去打溺,因一头猪崽被老母猪压死在水坑里,财东把他打的死去活来,父亲和哥哥也被赶出了门。这在幼小的徐汉林的心灵里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当时徐家的全部家当只有一口破锅和一只鸡。为了活下去,父亲狠狠心把大姐送人以逃活命,至今找不到下落;二姐老早被打发出嫁,只换取了三斗米;三姐做了童养媳妇;大哥、二哥也各自逃难去了。哥哥、姐姐走的走逃的逃,母亲饥饿加忧愁,不久便含恨离开了人世。
父亲面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境,再次下了狠心把年仅十一岁的徐汉林扔给张家店村的姑姑,自己孤身只影寻找两个逃难的儿子去了。(直到解放后,徐汉林的表哥在报上刊登一条寻人启示,才把老人找回来,他曾被选为旗、盟和自治区人民代表,1958年7月病逝)。
徐汉林在姑姑家也是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12岁的徐汉林与16岁的表哥,两个人算一个整劳力给一个人称“张四财主”的地主张文青耪青糊口。有时看到饭少,徐汉林总是少吃一点,把省下来饭给表哥吃。姑母和表哥让他吃,他装着肚子疼,说吃不下去。
徐汉林从年幼时就养成坚强、勇敢、倔强、不畏强暴和富有正义感的性格。对穷苦人同情帮助,而对地主的欺辱压迫从不低头。
        一次,徐汉林给地主拉庄稼,牲口不听使唤他打了两鞭子,张四看到牲口身上有鞭花印,不问青红皂白,绰起鞭子就打徐汉林,一边打一边骂:“你这穷小子打死你不当骒马流个驹!”不管地主怎么打骂,徐汉林从不向地主讨饶。
      秋天,徐汉林和十几个耪青的在场院给地主扒玉米,大家把扒光的玉米棒往大堆上扔,张四有个念书的儿子叫铁牛,溜出学堂跑到场院里坐在玉米堆上胡闹。不知谁没注意把玉米棒扔到铁牛身上,蛮不讲理的铁牛硬说徐汉林故意打他,还破口大骂。倔强的徐汉林当然不买他的帐,用玉米秸还击了铁牛。这可惹下了大祸,张四认为这是奴欺主,硬说把铁牛打坏了,要立即解雇徐汉林。耪青的穷哥们苦苦说情也无济于事。张四非让徐汉林给赔礼道歉,徐汉林说啥也不干,姑母开导,表哥劝说,徐汉林宁折不弯,坚决不去。姑母只好给张四磕头赔了不是。张四扣下徐汉林二石粮(一年才挣四石粮)工钱,才算了事。
        穷苦人成年累月给地主种地,累死累活,不但得不到温饱,经常挨打受骂,还不如地主的牛马。这一切使徐汉林更加仇恨这人吃人的社会,更加仇恨地主阶级。这暗无天日的生活才是尽头?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1946年6月,中国共产党派人来到阿鲁科尔沁旗。7月,八路军解放了张家店村。穷人从此翻身得解放。八路军说话和气,处处体贴关心老百姓,穷人也有了做人的资格,这一切温暖了徐汉林倍受摧残的心。他从心底爱上了这支队伍。
       不久,村上成立了自卫队,表哥当上了村长,徐汉林也当上了基干队长。这时区政府动员青年人参军参战上前线,徐汉林几次要求去参军,可是姑母宁可让自己的儿子去,也不同意这孤苦伶仃地侄子去。
       这年秋天,八路军二十军警备团开来了,团部驻在张家店村。一次部队在吐古伦他拉同土匪作战中,我军有四名战士壮烈牺牲。在追悼会上,徐汉林一次又一交举起扎枪高呼:“为死者报仇,为我们穷人报仇!”徐汉林亲眼见到被敌人打死的阶级兄弟,更加坚定他参军为同胞报仇的决心。他第一个举手,坚决要求报名参军。
      1947年4月,二十二岁的徐汉林为了保卫家乡,解放全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就要开走了,徐汉林穿上姑母为他赶做的新衣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姑母流着眼泪,依依不舍地送侄儿去参军,嘱咐他说:“孩子,从小你爹把你托付给我,说实在的姑姑真的舍不得你走,这回你真的去当兵了,可要象个当兵的样子,好好干呀!”徐汉林说:“记住了,我一定好好干!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回来对得起姑姑,对得起咱穷人,我要争这口气!”
      参军后,徐汉林同志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四○○团六连七班,入伍仅几个月,就因工作积极,学习努力,作战勇敢,于1947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怀着深仇大恨英勇杀敌,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争,并荣立了一等功。部队给他的家乡和亲属寄来了喜报,徐汉林给表哥的信中说:“我争取在前方立大功,再向全家报喜!”天津战役中他又立了一大功,并被嘉许为“人民功臣”。家乡和亲属再次接到部队寄来的立功喜报。
1949年,徐汉林随部队南下进军广西,行军途中他吃苦耐劳,帮助班里的同志扛枪,背米袋子,受到战友的赞扬。
      195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一周年了。可是国民党部队的残渣余孽仍潜伏在偏僻地区兴风作浪,负隅顽抗,妄图卷士重来。“反共救国军”十九师七十四团三百余人,到广东、广西的交界处灵山县西北的盘古村(今广西邕宁县),安营扎寨,构筑工事。匪徒们平日对人民群众奸淫抢掠,无恶不作。一个月内,宰杀耕牛30多头,田地大部分荒芜,百姓无法生活。
我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四○○团奉命接受了歼灭这股顽匪的任务。此时,徐汉林是该团六连七班副班长。任务下达后,徐汉林和全班战士们摩拳擦掌,义愤填膺,要求彻底消灭顽匪,解救当地人民,争取再立新功。
      盘古村南山地势险要,半个村子跨在南山坡上,敌人在山顶修筑了坚固的工事,三个大碉堡,用围墙连接,构成一个月牙形阵地,墙外除修筑战壕与地道外,前面又有两道一人多高,两米多宽的带剌鹿砦,陡斜的山坡,高二百多米,荆棘丛生,几乎无法攀登。匪徒们妄想据险长期盘踞。因此炸毁南山碉堡成为战斗胜利的关键。
9月22日拂晓,围歼匪徒的战斗打响了。
      战斗一开始,匪徒们凭借猛烈的火力控制着周围的矮山头,我攻击部队因缺乏摧毁敌人工事的重武器,进攻受阻。如果不迅速拿下南山阵地,我军民将受到重大伤亡。
六连的指战员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连长王开来、指导员杨景尧率领一、三班的战士,以快速动作向敌人发起猛攻,在敌人交叉的火力网下,冲上去,退下来,又冲上去,又退下来。这样反复冲杀五次,血战一个多钟头,连长和指导员相继牺牲了,仍未拿下敌人的工事。恰在这时,营党委又发出紧急号令,要六连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一关系全局的山头。
       六连全体同志,坚决响应营党委的号召,组成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十名勇士突击班。徐汉林争先报名参加了这个突击班。他们向首长表示:“坚决完成任务,拿不下山头决不回来!”他们三个人带冲锋枪,三个人带炸药包,四个人带步枪和手榴弹,在一排长王森率领下,又重新发起进攻。
冲锋号嘀嘀哒哒地吹响了,勇士们刀出鞘、弹上膛、腰束手榴弹、身背炸药包,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踏着战友的血迹向敌军阵地冲去。敌人集中火力向他们射击,子弹象雨点一样封锁了去路。排长王森不幸牺牲,紧接着又有两名战士倒下了。后来两个带炸药包的勇士也负伤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勇士们的决心。
       在运动中,副班长徐汉林愤恨地说:“死也要消灭这股顽敌,为伤亡的同志们报仇。”说罢,他从战友手中夺过炸药包,同班长和剩下的几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终于冲到了距敌人碉堡只有20米远的头道鹿砦前。
这时新的困难又出现在他们面前,敌人的火力更加凶猛了,周围又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进行爆破吧,炸药只剩下一个包,炸了鹿砦就炸不了碉堡。更严重的是炸药的导火索在进攻途中脱落丢失。唯一的办法只能以手榴弹代替导火索,可是手榴弹爆破速度太快,爆破手是很难躲开险区的,只有用绳子拉才没有危险,但绳子也不知在什么时候丢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徐汉林断定,只有炸毁碉堡才能完成任务,才能挽救暴露在在敌人火力下的同志们。为了减少伤亡,夺得战斗的胜利,共产党员、人民功臣徐汉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挺身而出,他迅速把两颗手榴弹塞进炸药包,拧开手榴弹盖说:“班长你们掩护,我去爆破!”
“你去找绳子!”班长说。
“拿绳子不赶趟了!”徐汉林斩丁截铁地回答班长:“我死没关系,完成任务第一,同志们性命要紧!”
“你们掩护好!死也要完成任务!”随着这呼喊声,他抱起30斤重的炸药包,象一支离弦的箭,避开敌人的射击,冲过了两道鹿砦,闪电般地跃到敌人碉堡前。只经过几秒钟的时间,徐汉林就拉响了引爆炸药的手榴弹,只听“轰”的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敌人的碉堡开了花。,残砖碎石和敌人的武器腾空而起,碉堡里的匪徒全部被炸死。可是我们的英雄徐汉林同志却壮烈地牺牲了。
霎时间,我后续部队迅速占领敌人阵地,红旗插上了盘古村南山顶,顽匪狼狈地向山沟里退缩,有的连滚带爬。勇士们穷追不舍,居高临下,猛掷手榴弹,随着喊杀声端起剌刀猛剌,只有半个小时光景,股匪全部被歼。匪团政治部主任陆兰生等70余人被击毙;匪团长黄硕德等300多人被俘;缴获机关炮1门,掷弹筒1个,轻机枪3挺,冲锋枪2支,长短枪149支,敌人无一漏网。
徐汉林的英名立即传遍整个盘古村,传遍广东、广西大地,传遍大江南北,传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徐汉林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董存瑞、梁士英一样,受到党和部队的高度评价,受到 各族群众敬仰。师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师评功委员会决定给他追记三大功。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首长林彪发布通令,号召全军向徐汉林学习!嘉奖他为“爱国主义典型”。中南军区《战士报》发表题为《伟大的爱国主义典型》的社论。《铁拳报》、广西、内蒙古等地的一些报刊都介绍了徐汉林烈士的英雄事迹。徐汉林所在的班被命名为“汉林班”。
      徐汉林烈士战斗过的盘古村被命名为“汉林村”。当地政府为徐汉林修了“汉林亭”,汉林墓。盘古村小学被命名为“汉林小学”。徐汉林住过的地方——蒲庙富裕街被命名为“汉林街”。
每年9月23日,即徐汉林烈士牺牲日,邕宁县都举行盛大纪念会,悼念这位人民功臣。
      徐汉林烈士的家乡——阿鲁科尔沁旗荞麦塔拉乡张家店村被中共阿鲁科尔沁旗旗委和政府命名为“汉林村”。阿鲁科尔沁旗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西桥至东山脚下6里长的大街,命名为“汉林街”。与汉林街相对的东山坡上耸立着徐汉林烈士碑。汉林碑正面刻有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题写的“徐汉林烈士永垂不朽”苍劲有力的大字。每年清明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内的各中小学的学生,都来了里悼念这位为国捐躯的烈士。
(此文是1986年秋,笔者在阿旗党史办为徐汉林烈士撰写的传记。曾被收入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红柳》一书,并被阿旗党史资料和地方志所采用。)

广西邕宁县的徐汉林烈士陵园

                                                                                   广西邕宁的徐汉林烈士墓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东山徐汉林碑